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民国县长王秉丞仕途消亡史(1)

2016-12-28 10:38:23    潇湘晨报  参与评论()人


1930年,湘潭人王秉丞就任永绥县长(今花垣县)。这是他在湖南官场的最早记录。那一年他36岁,正是从政的黄金时期。

他爱骑马,爱打篮球。毕业于北洋大学的他,属于新式知识分子,有着民国县长的典型履历。

从1930年到1949年,他担任过永绥、新化、益阳、沅陵县长,还当过长沙市长(那时市与县同级)。与湖南县长平均十五六个月的任期相比,他连续当了20年县长,实属罕见。

他谙熟官场规则,善于审时度势,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最后只落得个出局者的下场。他在湖南官场的轨迹,就像隔着一道宅门,多有窥不见之处,但可眺到的一些情景里,有着那个年代所有官员的苟且和迷茫。

薛岳说:益阳的王县长加油

初入政坛的王秉丞手里拿的是一把好牌。

北洋大学毕业以后,王秉丞当过小学教员,还曾受湘西王陈渠珍聘请,担任过湘西十县联谊中学教育部长。他是如何当上县长的,是考试还是举荐,未见资料记载。单从履历上讲,大好前程在等着他。

民国县长多为客籍,回避本县为其原则。1930年,王秉丞担任三等县永绥县长(民国湖南按照人口、赋税、面积将县分为三等,湖南75个县中一等县23个,三等县31个)。上任以后,他施政令扩修城乡大道。县城大商户宋健吾有屋檐伸出街面,王令其撤掉,宋不理睬,王竟然搬来梯子自己爬上屋将其锯掉,从此再也没有人敢于违抗,王也得到了一个绰号“忘魂县长”——“到处忘魂,谁也惹不起”。王办事过硬,一年后,县城整理得规规矩矩。

那时的王县长,刚入官场,还有些书生意气,得罪了乡绅。民国县长调动频繁,原因多是“人地不宜”。所谓“人地不宜”,就是被乡绅抵制。县长需要仰仗乡绅,才能在当地立足。1933年,王秉丞卸任永绥县长。从1933年—1938年,他担任什么职务,在资料上是空缺。有人说他曾经参加过县政人员训练班,成绩较好。1938年他担任新化县长,新化县是一等县,王秉丞职务上了一个台阶。1941年—1944年,他担任同是一等县的益阳县县长。这时,他的升迁机会来了。

王秉丞爱好运动,1943年10月10日,湖南在耒阳召开全省运动会。此时湖南省政府已经因战争迁到耒阳,时任湖南省主席薛岳亲自观看篮球比赛。年过40的王秉丞代表益阳篮球队上场。薛岳对他特别欣赏,并用传话筒在主席台上大声喊,“益阳王县长加油”。这一次,王秉丞给薛岳留下了良好印象,刚好薛岳对长沙市长不满意,就任命王秉丞担任长沙市长。虽然当时市与县同级,显然长沙市长地位更加重要,上升的空间更大。

从1944年1月到1945年9月,王秉丞担任长沙市长,这应该是他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刻。1945年9月,他还参加了在湖大举行的中国战区第四受降区受降仪式。实际上,他担任市长半年,长沙就沦陷了,他的市长职务名存实亡。

民国时期,一省长官新旧交替之际,就是基层大换班的时候。政治不安定,任意罢免、任意选用,十分常见。战后,薛岳调走,新任湖南省主席吴奇伟任命了新的长沙市长,连市政府大印都新铸了一个,王秉丞只好离任。

王秉丞仕途中最重要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骑大黄马的王县长怕军长太太

王秉丞为官“乖巧”,重视同上级的关系,也对各种潜规则娴熟于心。《长沙野史类钞》称,他怕军长的太太,怕将军的老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