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悲剧英雄李毓昌——清代淮安奇案及其启示(1)

2016-12-28 11:00:21    学习时报  参与评论()人

督查组长自杀

1809年(清嘉庆十四年)初夏某日清晨,嘉庆帝像往常一样赶到办公室主持例会,谁知会议刚开始,他就被惊到了。监察机关负责人——都察院左都御史要求先发言:江苏巡抚派往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赈灾督查工作负责人李毓昌悬梁自尽!

嘉庆帝连忙问:“什么时候的事?”左都御史回答:“大半年了。”嘉庆帝又问:“为什么现在才报告?”左都御史回答:“要不是死者的叔叔李泰清来都察院上访,我们还蒙在鼓里呢。”嘉庆帝略一思忖,说了两个字:“蹊跷!”

在大清一百多年历史上,监察官自杀的事情从未发生过,和平时期朝廷命官遇害的情况也不多见。况且,查赈是个面子里子兼具的美差,又得上级信任,又有油水可捞,自杀实在不合常理。

李泰清的陈情书呼应了嘉庆帝的感受。

上一年夏季淮河流域暴雨不断,导致洪泽湖水位暴涨,运河决堤,地势低洼的淮安府辖区顿成泽国,其中山阳县受灾最重,人民流离失所。朝廷拨出巨款赈灾,明令地方政府逐户发放,不得贪污挪用。然而不久,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收到了举报信,指控地方干部侵吞大量救灾款物。于是,他们决定派出督查组,年轻的候补知县李毓昌被任命为负责人之一。

李毓昌,新科进士,山东即墨人,经吏部掣签刚刚分配到江苏。督查组匆匆赶往山阳县开展工作,谁料仅仅一个月后,李毓昌家属接到了噩耗。叔父李泰清读过私塾,是个有见识的乡村能人,受托南下迎灵。

山阳知县王伸汉亲自接待李泰清,派专人贴身服务,还自掏腰包,送给老李一百五十两慰问金。然而,李泰清整理侄子遗物时却发现,有本书里夹着一张纸,是侄子写给上级的报告草稿,蝇头小楷写得明白:这次赈灾款总共九万两,山阳县令独吞了两万三千两,这是多少条人命啊!他还想用重金收买我,但我决不愿负皇上、负百姓!在侄子的一件衣服上,李泰清又发现了斑斑血迹。他迅速把这件衣服贴身穿上,把那本书牢牢揣在怀里。

由于山东江苏两省互相推诿,李泰清只得到都察院击鼓鸣冤。嘉庆看到这里,气得发抖。决不能让忠心报国的好干部,死得不明不白窝窝囊囊。嘉庆帝下令启动指定管辖,由中央刑部直接处理,一名军机大臣牵头。

血腥的围猎

李毓昌刚到山阳县的时候,王伸汉并未当回事。检查组他见多了,谁不是好吃好喝好拿,转一圈走人?李大组长还嫩得很,搞不出啥名堂的。

但是,王伸汉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为方便接待访民,李毓昌拒绝入住县里安排的高档宾馆,借了个破庙住。更厉害的是,他手捧全县户口花名册和赈灾支出明细,挨家挨户核实。核对时间越长,脸拉得越长,等到差不多跑遍了全县,李毓昌基本不搭理王伸汉了。王县令心里发毛,赶紧想办法摸底。

这天,王伸汉的心腹包祥请李毓昌的手下李祥吃饭。三杯老酒下肚,加上硬硬的银子落袋,李祥打开了话匣子:李毓昌已经掌握了王伸汉的犯罪事实,并且记录了精确的数字,目前正在给省领导写报告呢。

但是,王伸汉吓坏了,急令包祥找李祥去偷李毓昌的工作笔记。他的小算盘是,没有笔记本就没了证据,说什么都没用。即使李毓昌启动重新调查,来回一折腾至少两个月,足够做工作了。

李毓昌睡觉都把笔记本揣在怀里,李祥根本没机会下手。眼看督查组就要回苏州了,王伸汉豁出去了。他用五百两银子买通了李祥等人,然后请来淮安知府王毂主陪,为督查组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