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似乎在突然之间,多肉植物这个美美哒、萌萌哒、好看得宛如童话生物的袖珍绿植,就堂而皇之地攻占了姑娘们的心田,登堂入室,成为了园艺爱好者的新宠。
从街头巷尾10元一盆的小玩意,到成千上万的新文玩,由台湾一路火过来的多肉植物,突然就风靡万千了起来。
那么,多肉植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多肉植物(Succulent)由瑞士植物学家琼·鲍汉在1619年首先提出,1716年,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教授理查德·本特利在《多肉植物的历史》中,正始确立Succulent一词。
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了关于多肉植物的记载。与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西方植物学之父提奥夫拉斯图斯在《植物历史》中,是这样描述的:“基督罗西亚之木,一种带刺植物,有叶及根,各枝均披锐次,枝叶折伤处流出大量乳液,此乳液与人类及其它动物之乳汁相似………”
中国对多肉植物也不陌生,宋代范大成所著《桂海草木志》书中提到的龙骨木,就是多肉植物在中国的化名。明代以后,华南一带的民间一直有培养多肉植物的风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与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中,也对多肉植物有所涉猎,但一直研究不深。
相反,日本反而在明朝时期开始了盛行多肉植物的研究。中泽以正曾作《中山传信录物产考》一书,以图文的形式介绍了大戟科多肉植物,并称之为霸王鞭草。明治时代的园艺家松泽进之助将Succulent译为汉字,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多肉植物”四字。
至于多肉植物为什么长得如此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