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文学 > 正文

“高颜值”会不会让书店离阅读越来越远?(2)

2016-01-29 09:10:1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但捷:上月言几又在新天地湖滨道开出的新店是一家小型店,该月销售业绩大约是70万元。2016年,我们会在上海再开两家更大规模的标准店,其中一家已经确定,在虹桥天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

在这轮商业地产泡沫中,商场面临的竞争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很多。现在商场都想引一家书店进去,对书店开出的租金很优惠,因为对于商业体来说,书店引流的能力是很强的。

记者:前几年,提到实体书店的关键词主要是“坚守”,书店人是“不赚钱的”。如今,书店在全国大量“扩张”,证明许多经营者已经在转型中摸索出了有效的盈利方式。能否分享一下你们成功的经营模式?

金伟竹:2015年,西西弗的总体营收有6%左右的增长。我们盈利并没有什么独到的模式,只是一直在深度挖掘图书市场的潜力,考虑如何通过管理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来最大程度地放大自身品牌的效益。引入其他业务也是常态,关键要控制结构。

具体地说,我们尤其注重产品运营的专业化、精细化、体系化,这些年一共建了17个系统,做了208个课题,对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我们的图书买手团队,会按照每家书店的市场落位,区分客群间的需求差别,并且根据基于大数据信息的“商品流控系统”,来决定一本书是否应该出现在那家店,该出现在什么位置。

但捷:我们也是从传统书店做出来的,在“言几又”之前,我们的“今日阅读”品牌已经有十年的基础。这些年,我们从纯零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逐渐转变为体验型的复合模式,搭建场景化的互动体验空间。比如把书店“图书馆化”,并增加更多配套服务,让更多人来阅读、聚会、交流。顾客现在来我们的书店,不一定是抱着买书的目的而来,他们可能是来参加一个活动、约朋友聊天等等;而在这种场景化的阅读体验中,实际上绝大多数顾客还是会买书。

这样的转型我们做了好几年,从原来很多店亏损,到现在基本上每家店都能盈利。

95%的新书店都设有咖啡吧

书店卖什么?这个问题放在十年前毫无悬念,但放在今天,咖啡、文创产品成了书店标配,“书店卖什么”的问题就成了业内争论的焦点。

记者:目前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一种是说书店难以靠纯粹卖书来盈利,必须走混业经营的道路,加大非图书业务的比例;另一种则认为书是书店的根本,书店卖其他商品就走了样。你们怎么看?

但捷:我取中间态度。不能只做书,因为书在所有商品中,盈利性和拓展性都很有限,必须要加入其他的业务。我认为,首先要继续把图书板块做得更好更精,同时要把延展性加进来,让大家感受到更好、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服务。今后的书店不光要能满足阅读需求,还要满足跟生活、文化相关的多种需求。就在前几天,成都言几又还新开辟了智能家居体验馆,作为与京东合作打造的线下体验店。

目前,在言几又书店,书的销售额大概占比是60%,咖啡大概占25%,文创产品占15%。今后我们也会在图书业务上继续做强、做深,让读者能看到更高品质、更好的书。未来,图书业务使用的面积、营业额的占比可能会降低,甚至有可能降低到50%以下,但书的销售总额不会降低。

金伟竹:因为引进其他产品,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失去了自己书店的本质,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是其他业务作为图书的外围补充部分,却是有意义的。像我们的“矢量咖啡”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环境,“不二生活”强调创意文化,都是阅读的延伸。这种周边延伸不用做太多,要做得精,满足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