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文学 > 正文

夏尔·丹齐格谈文学杰作的形式(3)

2016-03-07 08:56:01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那么,该如何解释创作呢?

丹齐格:这当然无法解释!我们可以从各种传记学角度或作品诞生因素去分析,但恐怕不会找到任何定论。在世界的历史上,有那么一天,突然某个人创造了哈姆雷特这个人物。这样想来,是多么神奇啊!创作是由我们无法细化分析的许多元素汇集而成的,这反而很好!我们找到杰作的秘方之日,也就是它被终结之时。杰作的具体制造方法定将浇灭人们对它的热衷。

为什么您要在书中提议用“巨著”这一称法来替代“杰作”呢?

丹齐格:在我看来,这个单词实际上并不准确,它将作家解读成一个仅能根据原型进行再创作的复制者,不能进行全新的创作。但我一个人是很难改变这种称法的。这个单词诞生于1200年,1508年被运用到艺术领域,十八世纪中期又被沿用至文学领域。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都能找到这个单词:意大利语中的“capolavoro”、西班牙语中的“obra maestra”、德语中的“Meisterwerk”、英语中的“masterpiece”。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它承载了太多的汗水、痛楚和辛劳。瓦莱里·拉尔波说过:“显然,杰作这个词给人的感觉过于接近手工艺了。”

那您是否认为手工技艺是杰作的基础?

丹齐格:我曾明确回答说杰作与否和手工技艺并无关联。或者说它是成就杰作的极微小因素。手工技艺是才华,而杰作是天资。

您怎么看部分人对杰作的反对?

丹齐格:即使那些自认为伟大的反对者_令人生厌的超现实主义者们,都梦想着能写出一部杰作!安德烈·布勒东就是实例,他家中的艺术品展墙说明了他博物馆式杰作的观念,就像他的文学,都带着一点权威的架子。我们阅读他1919年创作的《磁场》的手稿,他号称那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作品,但是手稿上却净是修改的痕迹。让人感觉像是在做手工艺。而我呢,我不太去反对我没有研究过的观念。我不喜欢那些神奇的词语,我想要知道的是这背后的东西。

是否需要为作品添一些新的分类呢?就像朱利安·格拉克在《大号字母》中做的那样。

丹齐格:分类是一盏聚光灯,格拉克则将它做得极好。由于他的分类是个人化的,他所关注的地方是此前人们不曾留意的。但杰作是很难被分类的:杰作的特征正是它们的个体性与独特性。与分类对立的同时,它们又为一类作品带来了高超的水准。如果说我不认可“戏剧”这一分类,《费德尔》这部五幕诗体正剧却统领了几个世纪。拉辛进入了一个分类,但是,进入的同时,也毁灭了它。分类能令人安心,但是杰作却远远在这之上。《追忆似水年华》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小说,它代表着更深层次的东西。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会创造出一个它自己的类型。因此,传统的判断标准不适用于它们。想一想当代读者对乔伊斯《尤利西斯》的接受度变化是如此之大!

为何杰作令人着迷?

丹齐格:因为它会很快对其他起初并不相关的领域造成影响。普鲁斯特会给与他对立的作家贴标签,如他称保罗·莫朗为右派异性恋,风格干涩而不稳定的作家。在意大利和英国,读者第一时间选择阅读他的法语原版作品。突然之间,它出现了,迅速地膨胀,并在世界地图上不断扩张!普鲁斯特的魅力征服了整整一个世纪,作为对《追忆似水年华》的回应,乔伊斯写就了《尤利西斯》。普鲁斯特早先也曾对十八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出回应进行创作;而巴尔扎克,则灵巧而跳跃地回应了伏尔泰。所有杰作的构建实则也含有毁坏的成分。

杰作是否可为所有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