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有业内专家说该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国际视野下的西方视角、完全原创的主旨和立意、权威丰富的史实文献、故事化的讲述方式、纯正西方人的语言习惯和画面表达,使本片成为“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一个典范。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这样的重大选题上,取得了中国作品迈向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该片是如何用国际化语言来向西方受众讲述中国故事的?
闫东:纪录片的生命就是真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一标准是所有纪录片人共同遵循的一个法则。首先,我们用真实的影像、真实的史实、真实的数据、真实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在《改变世界的战争》这部片子里,不仅有来自于中国、也有来自于其他世界各地的大量关于二战、关于中国抗战的真实影像画面,也有来自中国和西方的大量研究史料,对此,我们都做了详细的多轮论证,参加这个论证过程的,既有第一手资料的掌握者、历史事件中当事人的记述,也有专家、学者型的研究人员。这个过程是艰苦的、细致的,是完全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
第二,国际化的表达,是要充分尊重西方观众的思维习惯和认知习惯,不讲空话、套话,不轻易下结论,不回避不同的声音,让真相在真实中得以清晰地、完整地体现。《改变世界的战争》一片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能引起西方人兴趣的、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毛泽东。我们的合作方之一的澳大利亚资深导演Michael Cove说过,“毛泽东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通过毛泽东这个人物,从他的青年时期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到抗日战争及抗战各个阶段提出的主张和策略,完整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策略,包括持久战理论、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等,以人物为线,牵引出整个抗日战争这个宏大的历史事件,生动、真实、完整地阐述了我们提出的“东方主战场”这个概念,这已经不仅仅是更易于让西方人接受这个层面的问题。
第三,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我们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也在表明中国的态度。尊重事实是我们的基础,尊重历史是我们的态度。同样,在事实与历史的正确前提下,表明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赢得观众的支持与肯定,这就是我们的目标,现在看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
记者:《改变世界的战争》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国际总公司与澳大利亚野熊公司合作拍摄。能谈谈是如何与外方合作的吗?
闫东:以前的中外合作,经常是外方使用我们的故事和影像素材,根据他们的要求自己重新剪辑。但我们这次合作完全不同,从2014年开始,中澳双方各投资50%开始项目启动。我们专门聘请历史专家为澳方的电视人员讲解中国抗战历史,同时我们也阅读了外方推荐的相关史书,观摩了他们制作的纪录片。随后双方创作团队7次往返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从各自角度、多个渠道、最大限度地搜索二战和中国抗战的影像资料。为了体现国际视角,符合国际表达,同时又能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本片的文本前后进行了10次较大的修改,反复打磨、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最后完全做到了文本统一、史料统一、叙事统一、工作方式统一,也正是这样,才达到了双方合作预定的目标的统一,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澳大利亚SBS广播电台中文部主任周骊说,两国之间合拍片子有一定难度,因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审美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这个片子的拍摄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