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焦作孟州老窑洞变身“中国最美乡村图书馆”(2)

2016-12-26 17:08:37    大河网  参与评论()人

“吱呀”一声,推开窑洞书馆的木门,两侧是窑洞特有的弧度,往里走去却别有洞天。四周是高高的书墙,是莫沟村的照片墙,是最传统的,又是最现代的。木头桌椅摆在大厅中,吉爱能在例行每天的清扫工作,万奇功摸出老花镜在读书。

有20多年经验的设计师彭志华第一次走进窑洞,就被它的岁月沧桑与生机盎然的反差所吸引。

“我小时候在这里读小学。”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党支部书记苗小忠告诉记者,院落共有八个窑洞,由于长期无人入住,有一半坍塌。窑洞的原主人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是一户苗姓的大户人家,主人房、长工房,分得很清楚。解放后当过村里的小学,现在外面的墙上还残存着学校标语。

2015年4月,设计师和村民再度重启老院门,写在门楣上的“耕读传家”,赫然在目,那一刻,文化的传承,在时空的交错中融合了。

为了让老窑洞焕发新生命,设计师决定把几个窑洞组合到一块,并在窑洞后面坍塌部分挖一个大厅出来,再把大厅拔高、露天,做出双层屋顶,光线与空气就在图书馆上空游走。

今年上半年,图书馆正式建成开放,它是最土的窑洞,地下、墙壁上保留着黄土,门口保留了灶台和顶门杠,但却被改造成最现代的模样,简约、时尚,这家书馆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图书馆”。

规划

莫沟村将打造成特色旅游文化村

“书是市里号召各个单位和村民们捐的,维持经费都由村里出。”苗小忠说,建成后的图书馆免费向村民和游客开放。

那么,村里的经费又是从哪里来的?

如此大手笔改造图书馆,莫沟村的“野心”绝不仅于此,整个村庄想要保留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乡土情,同时又能够与现代化社会“接轨”,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将小村打造成特色旅游文化村。

莫沟村北依太行,南滨黄河,是太行山前丘陵向黄河平原过渡地区,有176户700多口人,至今遗留窑洞共183孔,其中的131孔为明清时期窑洞。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介绍说,2015年4月,孟州市决定以莫沟村为试点,以“一修复三实现”的思路进行建设,特意聘请了四家知名的乡村建设设计师团队,由今年50岁出头的鲍国志牵头,把莫沟村由北至南、由高到低规划设计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最上层为村民居住地,中层为窑洞修复区,下层为改造汶水河水系,进行湿地建设。

从去年开始,莫沟村容村貌进行修复、改造,村里不仅把窑洞改造成图书馆,还把羊圈改造成甜品店,将猪圈改造成咖啡屋,将更多的窑洞改造成了极具特色的窑洞宾馆。

“为的是让更多人能了解窑洞文化。”苗小忠说,村民们在自家开起农家乐,很多像苗建民一样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如今,村里成立了孟州莫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申请下来数千万的政府贴息贷款,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图书馆是其中一个特色改造项目,让窑洞特色得以传承,让村民有了一个读书的好去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惊喜。

效果如何?苗小忠介绍,今年春节和五一期间,每天接待参观旅游上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