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四个上海老男人的“天堂电影院”(1)

2016-07-05 12:20:30      参与评论()人

策展人 朱浩

作家 金宇澄

摄影家 陆元敏

文艺批评家 吴亮

陆元敏,66岁摄影家;吴亮,62岁文艺批评家;金宇澄,64岁作家。7月3日,这三个上海老男人被47岁的策展人朱浩拉到自己的“像电影一样”摄影展上,聊关于电影的旧时光。

“你们想听什么?”吴亮问围坐在周边的年轻听众,“我们四人平均下来也到60岁了。60岁是一个什么概念?电影发明至今才120年,也就是说电影后半段的发展与我们的成长是同步的。”

看电影的故事:走出旧时电影院,像走进一场梦

最近已不大看电影,印象当中还是旧时的电影院,看完之后从各个不同的后门出去,会走到些陌生的弄堂里,感觉就像一场梦。——金宇澄

或许是写过《繁花》这样充满旧上海气质的小说,金宇澄首先被推出来聊聊“看电影”的故事。

金宇澄说自己最近已不大看电影,印象当中还是旧时的电影院,看完之后从各个不同的后门出去,会走到些陌生的弄堂里,感觉就像一场梦。

“1990年代上海的电影院其实条件不大好,所以电影院附近会开一些黑暗的酒吧,比电影院里还要黑暗,拿个手电一照能看到许许多多男人女人在那幽会。美琪、上海电影院周围都有。随着一些电影院被拆掉,这些都没有了。”金宇澄说,这都是些陈旧的事情了。

电影《夜半歌声》改编自歌剧《剧院魅影》,浪漫中带着恐怖气息,在上世纪80年代单调的国内电影制作时期特别突出,甚至在当时因为演员的毁容妆容逼真而被传为最吓人的电影,至今都流传着当年有人看这电影被吓死的都市传说。该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于1985年。

金宇澄在乍浦路桥的解放剧场看过当时的拍摄现状,“现场请了大量群众演员演其中一场,我进去一看很惊讶,因为都是群众演员,现场很混乱,导演助理拿着喇叭喊‘我们要换衣服了’,然后拉来一黄鱼车衣服。里面的衣服很多都是再生布的旗袍,还有短裆,就是过去劳动者穿的一种衣服。然后又拉来两黄鱼车的衣服,我一看就知道是抄家抄到的,还有可能是来自过去上影厂仓库的一个估衣店,很多有钱人会把旧衣服卖到那里去。这两种衣服一出来现场大乱,大家拼命去抢绫罗绸缎,大家都不愿意穿劳动阶级的衣服拉黄包车。那些衣服里有些特别精致、绣着苏绣盘花的小袄,有个胖女人明明穿不下,连扣子都扣不上,偏偏硬要穿,旁人瘦跟她要,她不给。我当时就觉得,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本性中的一部分有反抗劳动的成分,所以电影作品才会一直宣传劳动光荣。”

放电影的故事:大世界的电影不是放在银幕上的

大世界那种放电影的机器跟其他地方不同,它不是直接放在银幕上的,而是通过镜子投射到一个磨砂玻璃上,这样放出来的。——陆元敏

陆元敏为人熟知的是摄影家的身份,事实上在上世纪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段时间,他上山下乡回上海后还当了阵子电影放映员,借此机会他细细回忆了番自己从电影放映员到摄影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