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音乐 > 正文

听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您的头皮有几分麻?(2)

2016-11-09 15:30: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第一场的演出整体比较成功,连序曲和加演曲目都相当精彩,序曲《奥赛罗》动态演得不错,戏剧性强,且不以速度博心跳,仅用力度和色彩描述悲壮的高潮,很妙!加演的第八号斯拉夫舞曲驾轻就熟是意料之中,但紧接其后改编演奏的中国曲目《我的祖国》简直令人起立拍案了,甩掉所有国内乐团的演奏一条丝绸之路,别说声音之壮美,连句法都相当值得借鉴。

转天第二场曲目就耳熟能详多了,大提琴协奏曲和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可是演出让我挺失望。先说上半场,只安排了一首协奏曲。年轻的捷克大提琴手瓦茨拉夫·彼得多少有些紧张,声音没有彻底放开,在很多段落被乐队压着,完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竞奏可能。忙中出错倒还是其次,毕竟是小纰漏,但所有的大气满怀,所有的宽广庄严,都无从查找。他和前一天的小提琴家不同,是有单独加演的,巴赫无伴奏组曲中的萨拉班德,拉得很无趣,小心翼翼,声音弱到基本听不到。

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的经典,也是世界交响乐舞台上的经典,捷克爱乐乐团当天的演出,有得有失,算是正常发挥。他们的长处很明显,是对于句法和风格的掌握;短处个人觉得有两点:第一,动态;第二;张力。交响曲,特别是第九这样规模的交响曲,其动态对比,力度伸缩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诠释方式,但强烈的动态对比,不应该只是发烧音响对面的听者所能感受,坐在音乐厅座椅上的听众更应该可以感受那扑面而来的音潮和声浪,这同时也是现场音乐会打动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许是因为乐团接连两天演出稍显疲惫,或许是因为常年演奏这些“耳熟能详们”,有精神上的疲惫。再说张力,句法的到位不保证张力的存在。很多资深演奏家都曾提到过,他们在乐队演奏中的某些时刻照样起一身鸡皮疙瘩或者头皮发麻,为什么?这就是内在的激情和感动。越是名曲,越难真正感动台下的资深听众,指挥和乐队必须全力以赴,你头皮三分麻,台下顶多一分,不是吗?这一点毫无办法。

供图/BMF

关键词:德沃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