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音乐 > 正文

它启迪观众思考人性、痛苦与信仰(2)

2016-11-16 10:08:56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莫斯科新歌剧院首席指挥詹·莱姆尼-凯尼格说,俄罗斯人对《伊戈尔王》的感情,就像意大利人对《纳布科》,德国人对《茜茜公主》一样。

然而,这部歌剧在俄罗斯上演的频率并不高,因为难度太大,首先需要很多独唱演员加盟,演出时间极长,关键是它没有一个统一或者说最正统的演出版本,因为鲍罗丁没写完就去世了,后面还加入了其他作曲家的想法。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马林斯基剧院都有各自的版本,我们的版本是综合各家之长。”凯尼格特意强调,有些版本的演出时长达四个半小时,莫斯科新歌剧院在保证强度和紧张度的情况下,将时间控制在三小时十五分钟,“这已经足够了。”

而在舞美服装设计上,新版《伊戈尔王》走的是最传统的历史路线,凯尼格本人也很反对用21世纪的审美去包装这部歌剧。

剧中故事发生在12世纪,莫斯科新歌剧院在设计舞美和服装时,参考的是作曲家鲍罗丁(19世纪)这一代人对故事发生时的想象。

凯尼格说,这部歌剧最容易让观众兴奋的地方在于波罗维茨民间歌舞,旋律复杂,节奏明快,不管是合唱团还是交响乐团,这也是最难排演的部分。

莫斯科新歌剧院一行130余人早在11月10日就抵达了上海。为让沪上观众近距离感受歌剧魅力,“艺术天空”在闭幕演出前还特邀莫斯科新歌剧院登台上海城市音乐草坪广场、虹桥艺术中心,上演了两场歌剧选段音乐会,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的经典歌剧选段飘荡在上海上空,为相伴这座城市一个月的“艺术天空”画下了句点。

11月15日,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师生,还将在艺术节“校园行”的带领下走进上海大剧院,聆听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带来的《伊戈尔王》特别导赏,感受鲍罗丁以及俄罗斯音乐艺术之美。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歌剧伊戈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