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大海的传说》:高概念不稀奇 玩得转才厉害
◎何天平
继《来自星星的你》之后,韩剧似乎便开始彻头彻尾地沉溺在高概念之中,此后的《听见你的声音》、《W两个世界》等作品,都力图将各种“不可能”从形式到文本多维度地重构成“可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缔结《星你》奇观,不过这已经是三四年前的事。在如今这个国产影视作品都把穿越、超能力和性别置换视作标配的年代里,高概念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
所以,如果仅从对高概念剧集的期待来看,按照《星你》配置打造的《蓝色大海的传说》,就显得过时、复沓、索然不少。不过说到底,韩国的流行影视文化跟日本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是它的本意,能持续地用“猎奇”的目光审视剧集也并非它的传统。爱情还是大多数韩剧不变的母题,这意味着如何利用高概念来解构一段段不同的个人情感叙事才是它们不变的内核。在这一点上,私以为《蓝色大海》的长处并不在参与叙事的元素多么“新”,而是在制作故事的手法多么“旧”——本质上,这依然是一部口味地道且还算诚意的流行韩剧。要不是脑洞更大的《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横空出世,它的表现应该会更出彩。
全然站在流行文化的视野审视一部剧,其实并非是常规视角,甚至有违电视批评的本意。但电视剧本不是“曲高和寡”的一亩三分地,市场逻辑在事实上就会影响艺术创作逻辑——这是韩剧近年来得以蓬勃发展的工业基础,怎么批量讲述流行市场所乐见的故事就是一件值得深耕的事,没什么可以避讳。《蓝色大海》几乎动用了既有韩剧市场中顶配的力量:《城市猎人》的导演,《星你》的编剧,外加产后复出的全智贤和阔别荧屏三年的李敏镐作保,流行性显然是它的主导思想。虽未达成预期的野心,但它如何用高概念的“套路”来反高概念套路仍是玩得挺自在。
先说叙事的部分。《蓝色大海》讲述了美人鱼和人类穿越千年的爱情故事——从核心设定来看,一句话概述出的故事似乎跟《宫锁心玉》也没啥本质的区别。美人鱼、超能力和前世今生的高概念元素。但高概念故事的难点在于如何令故事圆融起来,《蓝色大海》在这一层上基本做到了自洽,尤其在故事线复杂但剧集体量又有限的情况下,对细节的观照和对包袱的装卸还是颇见功力的。一方面,编剧对故事形态的设计确实表现出试图平移前作《星你》的意味:古今双线、跨族群的爱情和外部社会的阴谋等,浪漫的主调和迭出的悬念两相作用,使其架构出富于节奏变化的叙事;但另一方面,《蓝色大海》的结构其实又比前作更复杂。相比《星你》将古代部分作为故事前史,《蓝色大海》则采取了古今并行的方式,并非简单的时空转换,更近似于平行时空的设定——这从那个超现实的文物花瓶中可见一斑。随之而来的,两个时空中的人物关系能够一一对应起来,虐恋还是虐恋,反派还是反派,就连功能型的角色也没被随意弃置,虽谈不上多“巧”,但基本算得上挺“精”。进一步而言,在细节方面,相比之下平空出现的外星人都教授,可以为叙事的延展性无所不能,但本剧对美人鱼这一现实意象的再造就不得不考虑更多——她既要能够服膺于人们对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想象,无法大幅突破美人鱼的民间传说,也要能够匹配全剧的叙事,种种技能的正当化不仅构成了美人鱼的身份特质,还要取得一个讨喜的灰姑娘女主的合理性。事实上,无论是如今这位不谙世事的美人鱼女主,或者是过去那位高冷挺拔的外星人男主,超能力置于谁的身上,都跳不出一个传统爱情故事的成色,这直接决定了纵有高概念的包装,也改变不了讲故事诉求本身的坚挺。
再说人设。全智贤和李敏镐的重回荧屏自然是《蓝色大海》受到热议的直接因素,这一组新的荧屏关系也促成不少热门话题。但这其实依然不足为道,我们的“流量小生”也自带上头条的属性,养眼无非是流行剧目观感层面的基础保障。重要的是,“靠脸吃饭”也有正确的打开方式,这就绕不开全智贤的角色诠释如何取得全剧最大的独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演员的二度创作可以为剧本提亮不少。全剧伊始,上岸前的美人鱼并没有获得语言能力,没有一句台词的全智贤意外被人类发现并抓捕后的无助眼神;在红绿灯前摆出的“大”字造型;不会使筷子的狼吞虎咽……荧屏中的傻白甜并不少见,人设用力过猛陷入“蠢”的窠臼也是通病。全智贤的演技将这个并不新奇的灰姑娘设定做出了差异和区隔,这或许比全剧繁复的爱情叙事更具亮色。
坦白讲,《蓝色大海》的“好”是一种在既有韩剧系统规则下的“好”。若是以更高的要求来审视它,自然是不比同期播出的《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但我们至少能够从中看到,于韩国流行影视文化而言,“套路”本身就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变化。再多的高概念都不是另辟蹊径的创新,而是周全本色的传统。回到《蓝色大海》,它依然具备目前多数流行韩剧都嵌入着的几个核心议题:爱情、宿命和人性。有人说韩剧的一切元素都是为谈恋爱做准备的,这并不令人费解。即便在近几年刑侦探案剧崛起,爱情依然是韩剧不变的主流。除此之外,宿命和人性则将爱情置于更大的空间背景下,用社会现实来反哺本是相当私人化的情感逻辑。要说不同,美人鱼和海洋这两种意象的可探索性,似乎稍稍带出了些生命起源的题旨,并令这份奇诡的爱情获得政治正确的合理性。但这大概与周星驰的《美人鱼》相似,蜻蜓点水般地回应宏大主题,很难被流行市场所洞悉。
在全世界范围里,作为文化工业的电视在多年发展后总是能归纳出不少的既定模式。“套路”本身不是问题,把“套路”套路化才会构成硬伤。我不认为《蓝色大海》在高概念的装载下有多少颠覆性的创新,但如何借助高概念重组“套路”并回到韩剧的底色上,则为我们落后多年的国剧市场提供不少有益的思索。同是都市情感剧,韩国编剧这些年做出的“有限”创新反映着他们对流行爱情叙事的思索。这是寓于一套完整影视工业中的行业规范,《蓝色大海》虽算不上出彩,但它一定是“规矩”的。再进一步而言,即便是那些做出大范围颠覆的剧作,最终得以呈现于荧屏之上,与编剧所处的行业地位也有关系。曾跟朋友交流,若是我们看到《请回答1988》的剧本,大概会退回去让编剧重新返工。没有大场景,没有大矛盾,尽是些繁琐无度的日常情绪堆叠,这么平的故事让观众怎么观看?但事实上,《1988》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是相当可观的。一系列问题背后折射出的产业性问题,才是剧集文本以外更值得我们的影视生产加以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