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体系之外,年轻一代年画传承人如开封木版年画李力、佛山木版年画刘钟萍、滩头木版年画钟星琳等,也都在参与非遗研培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传二代”中的佼佼者。这些80后、90后除了以创新方式推广年画,也都在拜师学艺中掌握了核心技艺,具备了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以此为鉴,在年画产区,相关政府部门有必要有组织地选派年轻一代传承人外出交流学习,在这方面,可学习广东佛山、广州和青海玉树等地的经验,整建制地培养传承人,并在当地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发展机会。
增强核心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年画”这个称谓并不恰当。春节期间张贴的“年画”只是木版印刷中的一种,同一种技术还能刻印神像、神符、戏曲故事或商业招贴。在云南大理等地,至今仍有用途广泛的“甲马”,不仅能贴,还能烧。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年画”“甲马”也只是传统印刷工艺的一种应用可能,类似的工艺还可以用于印制经文、书籍和插图。“年画”这个称谓是按功用来分类的,但同一种技艺可以有多种用途,同一个作坊也可以制作不同功用的产品。从技艺的角度来看,年画的核心是印刷(有时候是半印半绘),在西方的概念中,可归入“print”(印刷/版画)一类。
随着现代印刷术的出现,传统的印刷术变成了一种“低技术”。现代印刷工艺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手工刻印,但这是否意味着,在年画制作中,一定要用“高技术”替代“低技术”、用数码印刷替代雕版印刷?想想陶瓷和纺织行业,虽然早就进入了工业化大生产阶段,但缂丝、织锦、手工陶瓷和柴烧,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为高品质生活所需要。再来看看传统印刷业,手工印刷在西方也并没有完全被机器所取代,而是转变为一种更为艺术化、个性化的创作形式。可见传统技艺并不必然被现代技术全面替代。
“大胖娃娃墙上挂,古文化街买年画。”谈起小时候的春节记忆,天津杨柳青画社的青年传承人郭津伟十分激动,“年画伴我长大,小学课本上的‘五子夺莲’至今记忆犹新,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了杨柳青画社,一干就是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