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博物馆不仅“火起来”,更要“活起来”

2019-03-01 09:43:36    中国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当下,博物馆可谓“火起来”了,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空前提升。今年春节前后,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上万场精彩活动。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游客在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的比例高达40.5%。参观博物馆缘何成为老百姓过年的新年俗、新风尚?博物馆应当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上,真正实现由“火起来”向“活起来”转变?记者日前对此采访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相关负责人。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举办新春民俗文物展,营造首都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吉林110家博物馆举办159项己亥猪年文化题材展览,开展各项活动1337场次;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策划“荐福文化大庙会”;成都武侯祠博物馆7天接待观众8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

该负责人表示,“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重要选择——这既反映了广大群众节日休闲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也体现出博物馆日益走入日常,成为公众文化生活必需品的新常态;既体现了大家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得益于博物馆展览教育水平和管理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今年大年初一,原本计划闭馆的成都博物馆,鉴于观众空前热情决定临时开馆,工作人员迅速集结到岗,重新开馆并延时至晚上8点。”该负责人举例。

理性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体系建设更加完备,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博物馆界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期待,努力优化和拓展服务新模式,如启动网上预约,简化入馆程序,尝试错峰甚至夜间开放,由公众“下订单”决定博物馆举办的部分展览,通过流动展览、数字化展览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积极参与文化扶贫、乡村振兴等惠民工程。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2万多个展览,从2015年起每年新增1亿入馆人次,2018年参观人数超过10亿人次,观众结构日益多元,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农民工、乡镇居民参观博物馆热情高涨。每年举办20余万次教育活动,青少年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关键词: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