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穿城而过,蜿蜒北上。数日后,古城苏州恢复了往日模样。清晨,在一场微雨之后,我站在了横跨胥江、面迎京杭大运河的彩云桥上。放眼望去,宽阔的河面在变幻的光线下兴奋地跳跃,桥下拂动的丝丝垂柳,还有四面环水、绿树缠绕的小岛,都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蕴蓄内秀和朴实安宁。
江苏苏州大运河上运输船川流不息。 阙明芬摄(人民视觉)
苏州湖泊众多、河水纵横,早在明清时期便有不少上规模的名驿,姑苏驿、松陵驿、平望驿、枫桥驿。姑苏城南郊的横塘驿站自古为苏州通往石湖、太湖等地的水路要隘,不知有多少送往迎来的客人、故交、亲友在此历经重逢的欢愉,分手的缠绵与惆怅。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留有《横塘》一诗,“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除苏州之外,浙江嘉兴的西水驿,同为古代水陆驿站。然西水驿亭只有碑记为真迹,驿亭却是1999年建造,只能算半个古迹。由此,横塘驿站实为大运河江南段沿线仅存的水陆古驿站。
离开驿站,我沿运河岸边信步向南,宽阔的河面在日渐晴朗的天幕下明亮温暖,洋溢着平和与喜悦。一艘艘满载货物的铁船从眼前驶过,觅食的白鹭绕着船头,轻轻拍打着翅膀。从小在高原长大的我,很少看到这样的大船,觉得它很美很美。虽不如海面上乘风破浪的轮船那般勇敢矫健,却另有一番内敛深沉、行云流水似的古风古韵牵动着我的心。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共同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漫长、最大工程量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不仅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满足了多年来的南粮北运、宫廷用度、京城驻军、百姓的粮食,还令万贾云集,南北和谐,孕育出沿线会馆、河埠、码头、庙会、船闸及漕运衙门的繁华和昌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而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自古便是繁忙的运输航线。
“烟花”已走,河水波澜不惊。这时,一艘蓝色的大铁船经过,排水口哗哗直响,比往日激越。细看时,才发现运河似与往日不同,水位比前几天高出许多。难怪,不远处,另有几人,也在静静观望。我禁不住走向前,问一位老人。
河水眼看着是涨了,没关系吧!
老人摇摇头,没关系,这不算什么,再大的水也有办法。运河岸边有很多水闸,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看见。如果河水再涨,人们就会把水闸打开,让运河的水流到水库里。
哦,原来是这样!
你不知道,苏州这个地方,真是一块宝地啊!每年夏天都有台风经过。可每年,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过去了,真是太好了呀!
我回头一笑,您是苏州人吧?
是啊,老苏州了。他的脸上露出几分自豪。
我们苏州,这几年发展太快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就住在那栋高楼上,30层。打开窗户,凉风一吹,根本用不着空调。而且,一天到晚看着运河从我眼前流过,心里真舒服啊!
至今,古老的京杭运河上,苏州近一半的货运量还在靠水路承担,货船仍川流不息,支撑着跑船人依水而生的生活。从木船到水泥船到铁船,经历的寒风酷热、孤独寂寞、欢乐与悲伤,是一部鲜活的运河史,也是一部饱受辛酸的人类生存史。无论是微风中缓缓驶向彼岸的船只,水波里、灯光下游弋的倒影,还是迎着冽冽寒风,站在船头凝望远方的跑船人,都蕴藏着苏州人的灵魂、苏州人的幻梦、苏州人的幸福。
太阳高照,橘色光晕染红了半边天。运河沿岸高楼叠起,繁花似锦,古城、古庙、古桥、古塔、古园林在愈渐浓郁的现代氛围中,保留着古色古香、浓淡总相宜的氤氲之气,江南风韵,又像是苏州人爱听的评弹,温婉、抒情,含着韧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代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可谓情满运河,言之切切,赋予的是古代文人对横塘曾经翔云连风、晖丽灼烁的无限感慨。谁说苏州只有小桥流水、吴侬软语。此时,运河之水滚滚而来,阅尽的是人间风流微茫事,热烈、奔放、浩浩荡荡。
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为进一步推动昆曲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传承、传播与发展,苏州市积极推进昆曲考级工作。经多方努力,苏州市艺术学校于近日获批全国首家昆曲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
昭君出塞(行书中堂、版画)霍国强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昆曲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周年暨明代戏剧家梁辰鱼诞辰500周年,3月16日至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