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石榴花的不止陆游,其前辈欧阳修也有一首词,《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词曰:“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有解释说,用五色丝线包扎多角的粽子,煮熟后盛入镀金的盘子送给闺中女子。此言误也。五色丝线包的只是微缩的粽子之形,而并非真实粽子,更不可食,只是系在小孩子手腕上辟邪而已。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午、重五。《初学记四·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张说《上大衍历序》云:“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宋璟《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五日皆可称端午也”。可见端午不一定是五月初五,凡是每月的初五皆可称端午。
儿时过端午是个大节,粮店供应每人半斤江(糯)米,可占粗粮的指标。家家小孩子眼巴巴地等着吃到江米做的粽子。端午节一大早,四合院里家家门前摆开阵式。姥姥围一条围裙,拿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前面一个大盆泡着粽叶和马莲,另一个盆里是泡了一晚的江米,还有一碗洗干净的红枣放在边上。取三片粽叶起手弯一个圆锥体,先放一个红枣在底部,再抓一把江米放入,再抓两颗红枣放进去,然后把粽叶盖上,再转一圈封好了,用马莲横着搂两圈,系一个疙瘩就得。炉子上一口铁锅里煮着粽子,粽叶和马莲的香气,裹挟着红枣的甜香味在小院里弥漫。煮得了,先是邻居们互送,其实家家做的都一样,这是个过节的形式,尽管一样,却是不能少了的环节。如此类推,腊八送粥,过年送饺子,中秋送月饼。送完邻居,这才回到屋子里,解开马莲,剥下粽叶,白生生的江米成了一个四角斜对的固态,放在碗里,再撒一勺白砂糖,一口气可吃四五个。五彩丝线编的粽子形,挂在手腕上,额头上点一点雄黄,门上挂一束艾蒿,这便五毒不侵了。江米没有那么多,有些人家不够吃,就把供应的江米换成黄米。家里孩子吃了江米,老人们不舍得吃,就包一些黄米的粽子,当地人称“软米”,也就是黍子。长得和小米一样,只是发黏。吃过的粽子,粽叶和马莲舍不得丢,洗净晾干了,第二年还接着用,只是没有了粽叶的香味。有的人家没有粽叶,也不去包粽子,就直接将黄米和红枣蒸熟了,用铁铲子来回翻,直到红枣变成枣泥,黄米发了红,晾凉了挑在碗里加糖吃,也挺好吃的。至于粽子里包着肉馅、豆类什么的,那是从南方引进的,北方不兴这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