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隐居寺院九年与僧人同吃住 他用一张照片捧回摄影界奥斯卡(2)

2016-11-15 15:00: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少年张望考入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张望南下经商,在岭南打拼人生,奋斗多年,有了自己的工厂。但是对艺术的热爱一直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加之每年回故乡探亲时,他总要去寺院住些日子,感受佛门的清雅古朴。内心的向往日积月累,张望有天下定决心离开广东,于是将企业转送他人,回到杭州,重新拿起他挚爱的相机。身边的很多朋友对这个决定不理解,说他放弃了多年积累的成绩,却去做一件没名没利的苦差事。对此,张望一笑了之,没有做任何解释。

记录哪怕在惊涛骇浪当中

1999年,机缘巧合,天台山佛学院需要拍摄一组寺院资料照片,张望被邀请进入天台山佛学院,为他们拍摄照片。张望也因此第一次搬进天台山佛学院生活,成为了那里的编外人员。

在和寺庙学僧朝夕相处的那段时间,每天凌晨4点木鱼声响起,张望就和大家一起起床,顾不上洗脸就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睡眼惺忪地沿着佛学院弯曲的过道摸黑前往大殿拍摄早课。佛门的早课在每天凌晨开始。

6点整,他同学僧一起吃早餐、打扫庭院;8点整,他跟随学僧一起上课。下午4点后,学僧齐聚大殿,诵经唱赞,也叫做晚课。到了晚上6点半开始自修。自修课结束后,佛学院进入最隐秘的“修止观”时刻,就是以静坐的方式,在大殿的止观堂体悟佛法。

每天的自修之前是学僧们一天最轻松的时候,张望经常在这个时间和大家一起散步,有次,看到夕阳隐入山后,绚丽的晚霞映红天空,学僧在山上手持佛珠,在暮色中就像一尊尊的佛像。这样的景象给了张望内心无比的震撼,他手持相机捕捉到这一幕,只是因为底片感光不足而没有还原当时的景象,虽然遗憾,但是寺庙生活留给他的脑海一幕一幕终生难忘的印记,这些都是他珍贵的人生记忆。

10月的一天,佛学院二十八名学僧前往佛教圣地普陀山受戒,张望扛着摄影器材,决定去跟踪拍摄全过程。然而,谁能想到这一次竟然是一次生死考验。下午1点30分,抵达川山码头后被告知,当天去普陀山的渡海轮船全部停航。按照受戒的要求,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就要放弃,必须要等若干年以后才能再申请,但是如果强行渡海,就意味着将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再三犹豫和激烈的讨论后,大家不愿意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选择了在暴雨中乘坐渔船前往普陀山。“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后怕,但是当时,僧人们的坚定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愿意一同前往,记录下真实的时刻。”大家在惊涛骇浪中强渡普陀山海峡。三十多人挤上了一条小木船,这条小木渔船被海浪冲打得剧烈摇晃,大家都半蹲在船上无法动弹。张望因为后背露在船舱外面,雨水狠狠地击打着他,这个时候的张望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记录下这个险象环生的时刻,他用尽力气拿出广角镜头相机,颤抖着按下快门。

在天台山一住3年,张望和法师们一同打坐参禅,听高僧论道,并且用相机试着去记录下僧侣们的起居生活。

深入寺院最隐秘的角落

为了拍摄自己喜欢的题材,张望拒绝了很多商业性的拍摄,对于寺庙,他更不想按下快门转身离开,而是想捕捉真正的佛教文化之精神,以及还原真正的寺庙生活,所以他很希望长期居住在寺庙,像一个僧人一样去生活。

2002年8月,灵隐寺邀请张望入寺拍摄。灵隐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初创于东晋时期,依山而建,千百年来以规模宏大闻名海外。对于灵隐寺,张望已经向往了很久。这里有150多位僧侣,其中不少都是高学历者。白天,张望跟随僧侣拍摄,晚上则深入僧寮与法师们交谈。僧侣们打坐、放生、剃度甚至圆寂,张望都亲眼目睹。

关键词:张望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