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小泽征尔:音乐是他人生不可缺少的燃料(2)

2016-12-05 11:34:01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他与中国的缘分,早在出生那一刻就结下了。

1935年,小泽征尔出生于中国沈阳,后随家人迁居北京,在那里度过了6年童年时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父亲带全家人匆忙回到了日本,上小学之前,小泽大脑中的所有记忆都是对北京的印象,包括自己被人力车弄破鼻子,哥哥们用手枪在门柱上留下弹眼,还有门前的两个大门墩儿。

直到1976年,他才找到机会回到北京。那是一次私人寻根之旅,小泽带回了父亲的遗像,完成了父亲想回中国看一看的宿愿。接待方带着小泽参观了北京和上海的音乐学校,这一看,他看到了中国人对古典音乐的渴望,也开启了自己与中国音乐界的合作之门。

几个月之后,小泽应邀第二次到访中国,成功指挥了中央乐团。演出盛况空前,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姜建华的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更让他震撼,小泽当时从椅子上滑下,跪了下去,校方以为出了意外,过去看时,才发现他已经泪流满面。他说:“这首曲子是应该跪着听完的。”

有人统计,1976年至今,小泽来华10余次,大大超越了任何一位世界级指挥家。

2007年9月,小泽率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出演《费加罗的婚礼》。仍是那头银发,仍是灰色圆领衫,小泽征尔的招牌打扮让人一眼就能认出他。

“排练从早上10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中间小泽没有任何休息,也没有吃饭。下午2点之后,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下午6点他又与乐队、合唱团和演员们准时出现在排练场,一直联排到晚上9点半,状态一直非常饱满。”一位工作人员当时说。

这位在台上魅力四射的指挥家,在台下被工作人员称作“像小孩一样可爱的老先生”。他总是在脖子上挂着三副眼镜;喜欢喝中国茶和巴黎水;对媒体并不热情,却热衷于儿童音乐教育。他总是说:“不需要曝光,但培养孩子很重要。”

熟悉小泽的人都知道,他很少用指挥棒,而是用灵活的手指代替。常年与之合作的小提琴家沃纳·海克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小泽一指挥,马上就能让曲子‘活’起来,变得有头有脚。”

“现在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各国的技巧也都很好,人数也很多。但今后的问题是,有多少人能真正懂音乐,这才是关键。我想把在日本所教的东西,让中国人也能掌握起来。”2008年接受国际在线采访时,小泽曾这样说。

村上春树:

音乐让他真正活着

除了天分,小泽更多的是靠勤奋。

日本作曲家武满彻曾在小泽寓所住过一段时间,目睹过他的勤奋,“每天清晨四点钟,小泽屋里就亮起了灯,他开始读总谱。真没想到,他是如此用功。”

从青年时代,小泽就养成了晨读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连他自己都说,“我是世界上起床最早的人之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常常已经读了至少两个小时的总谱或书。”

作家村上春树也常常惊讶于小泽的勤奋。两人联手出过一本对谈集《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2014年出了中文版,最近刚出了英文版。

因为小泽的女儿征良,村上认识了小泽,才有了与他对话的机会。

2009年12月,小泽征尔被诊断出患食道癌,接受切除手术后,音乐活动受到大幅限制。疗养和痛苦的康复训练取代音乐成为他生活的重心。村上说,也不知是否出于这个原因,他俩竟然开始一点点聊起了音乐。

聊天始于2010年11月,止于2011年7月,从东京、檀香山到瑞士,村上抓住各种机会与小泽进行了一连串访谈。

关键词:小泽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