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刘文西作品反映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刘文西作品反映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2021-10-13 19:45:54 中华网文化

原标题:陈光健回顾刘文西艺术生涯

他的作品反映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2021年10月10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以“满腔真情绘领袖”“黄土地的主人”“笔墨丹青为人民”三大板块,展出刘文西先生200余件绘画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艺术创作生涯进行完整回顾。开幕式上,刘文西夫人、著名画家陈光健先生和他的家属将刘文西的巨作《东方》无偿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为陈光健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为刘文西夫人、著名画家陈光健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为刘文西夫人、著名画家陈光健颁发收藏证书

陈光健先生动情地表示,此次捐赠的作品《东方》是刘文西先生于1992年历时半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 周年所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讴歌人民,讴歌领袖,践行艺术,无私为人民服务的集中表现。此次将《东方》捐赠于国家博物馆这一国家最高的文化艺术历史的殿堂,意义重大,也是新中国艺术家应尽的责任。作品《东方》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永久陈列。

刘文西作品《东方》 1992年

刘文西作品《东方》 1992年

陈光健介绍,《东方》这幅作品是刘文西1992年历时半年,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所作,倾注了他对敬爱毛主席的最高敬意,作品起名《东方》,一方面是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另一方面更代表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的带领下实现解放,自立自强,实现站起来的梦想。刘文西饱含深情创作这幅作品,几乎倾尽全力,他敬仰人民领袖,热爱劳动人民,坚持走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作品由内而外迸发出的自信心和时代精神深深感染着人民大众,特别是他塑造的一系列新中国陕北农民的形象,彰显出新中国农民的典型,至今仍然广受赞誉,被视为楷模。

刘文西的作品反映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作为刘文西先生的人生伴侣和艺术伴侣,陈光健为学者们研究刘文西的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和素材。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陈光健回忆总结了刘文西的艺术生涯,并对刘文西各个时期的创作观念与创作道路进行详细的介绍。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陈光健介绍,新中国成立50年到70年是刘文西个人艺术生涯的成长期,也是其坚定艺术创作为人民服务的表现时代主题信仰的确定期。这一信念、艺术的萌发,与责任的担当,早在他16岁读初三时已经凸显,当时浙江组织庆祝解放活动,现场要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大型肖像画,刘文西自告奋勇,担当任务,画出肖像,挂在大会场的主席堂,并为此深感自豪。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时,他的毕业创作是《延安之城》,这也是他第一次到延安深入生活。我们后来在“人民日报”等很多报纸杂志上都能看到的《毛主席和牧羊人》,就是他在创作《延安之城》的原有素描稿上又画了三年左右,成为一张独立的创作。刘文西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到了西安美术学院任教,开始了新的征程。这时刘文西真正开始其人民生活、革命生活和黄土地为题材的艺术创作生涯。最为经典的作品是《祖孙四代》,表现一家四代的辛勤耕作,浓缩了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时代,既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的具像化,也是一个时代群体的缩影。

刘文西《毛主席和牧羊人》140x91cm 1957年

刘文西《毛主席和牧羊人》140x91cm 1957年

刘文西《祖孙四代》119×96.6cm 1962年

刘文西《祖孙四代》119×96.6cm 1962年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宣传画等普及教育的形式为人民喜闻乐见,刘文西创作了《拉家常》《在毛主席身边》,特别是1962年的《同欢共乐》,创造了全国年发行量第一,彰显了人民性以及普及教育的意义所在。

80年代伊始,时代发生剧变,文艺思潮遭到碰撞和分歧,刘文西此时的艺术创作开始步入成熟期,并且逐步达到了高峰。尤其在当时对众多研讨现代人物画的传统继承和创新、主题构思和艺术表现问题的思考中,刘文西1981年的《北斗》,1982年的《沟里人》,1983的《老来乐》,1984年的《解放区的天》和《山姑娘》等,他以这些作品回应了问题的解决。

刘文西《山姑娘》199×192.5cm 1984年

刘文西《山姑娘》199×192.5cm 1984年

在艺术发展层面,刘文西在争鸣分歧凸显时代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以社会主义文艺方向为主流的艺术发展,贡献了一己之力。在后续创作的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汉川姑娘》《黄土情》《唱支山歌》,以及1992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的巨幅作品《东方》等,都昭示出主流艺术持续和鲜活的创作力。

刘文西《黄土情》235×190cm 1989年

刘文西《黄土情》235×190cm 1989年

 2000年后,刘文西进入艺术创作的稳定期,除了创作一系列以黄河为表现题材的作品,如《黄河子孙》《黄河汉子》等等外,2005年,已经72岁的刘文西,不顾年迈体弱,决定启动已经晕染构思多年的百米长卷题材。刘文西不断和黄土画派画家去陕北深入生活,熟悉人,补充素材,精心创作出《陕北的老农》《后生》《腰鼓队员》《黄土地上的娃娃》等各类型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身上处处洋溢着热情、坚强、善良、活泼和美丽,反映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和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刘文西《支书和老贫农》136x175cm 1963年

刘文西《支书和老贫农》136x175cm 1963年

纵观刘文西的一生,相较于革命时代,及奔赴延安学习并践行讲话精神的老一辈艺术家们,他是后学者,但是他又是接续和传承这一文艺精神最坚定的践行者,是与新中国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家,这也成为我们探讨刘文西及其艺术必须关注的一个学理脉络。

陈光健表示,现如今,刘文西艺术的相关文献整理工作已经有序展开,这些原始文献的呈现会为当下研究探讨其本身的艺术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和面向。更重要的是,刘文西及其艺术实践本身凝聚了众多对于当下艺术发展问题的思考,比如艺术如何为人民服务,凸显时代精神,实现东方价值;新时代主题性绘画路线应该如何构建。“从这些层面来看,刘文西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时代的艺术家。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理论家、专家学者们,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入交流和探讨,为后续刘文西相关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学理基础。”陈光健说。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