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电 (记者刘书文)9月4日,由商务部主办的首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旨在搭建基地交流合作平台,发挥基地在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示范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带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专家指出,各类文化基地和园区是我国近年来创新对外文化贸易的新抓手。自2018年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工作开展至今,首批13家基地在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带动了文化出口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近年来,各基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基本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开始转入全面发力新阶段。
本届论坛就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提出了以下两方面建议:一是完善机制创新引领,发挥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联席机制的正式成立,将专注于加强文化产业和贸易交流合作,开发具有中国特色、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文化出口产品与服务,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我国文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持续探索释放潜力,培育我国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此次全国第二批16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正式授牌,对于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工作、促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包括四川省自贡市、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在内的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挂牌以来,文化贸易潜力不断释放。四川省自贡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注重政策创新,聚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建全省首家彩灯文化特色贷款支行,2020年累计为基地数十家企业发放彩灯文化特色贷款1.77亿元,完成彩灯行业人才培训4200余人次,多措并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自贡彩灯打造成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新名片。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集聚文化出口企业近百家,版权贸易、图书、动漫手游、文化用品等出口产品和服务已辐射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