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综合】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雅水镇播潭村小岩脚布依族寨,有一种古老的布依族印染技“枫香印染”,它古朴精致,被誉为“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
枫香印染的得名,源于它的工艺所用的材料都取之于天然,主要用料是从当地的枫香树中提取而成的。这个有120多年历史的独特手工艺历史悠久,传承不息,时至今日仍然流行于贵州省的惠水、麻江等地区。当地的布依族民众喜欢把它运用到衣裙、挂饰、日用床单等。当地结婚嫁女,以枫香染被面数量的多少,来表达对女儿的喜爱程度。
在山寨里,还流传着一个有关枫香染的美丽传说:有一位留着长发温婉飘逸的布依族姑娘偶然把织机摆到一株百年枫香树下织布,枫香树油滴落在织成的白布上,姑娘将白布印染后,竟然现出了美丽的图案,此图乃“天意”玉成,于是,枫香印染也有“天染”之说。
枫香印染技艺繁琐,是纯手工工艺,有选料、制作枫香油、调制染料、描画图案和染色等工艺。选用布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传统的枫香印染作品多选用自织的土布,然后根据用途挑选和裁剪布料的大小。
其次,选择的枫香油也颇为关键,枫香油主要由枫香树脂和牛油构成,其中枫香树脂是当地的枫香树所分泌的,一般是村民们上山亲手采集得来。枫香树有着“公树”和“母树”之分,只有“母树”才会分泌树脂。采集枫香树脂的最好时间是每年的雨水季节,此时的枫香树生长繁茂,树脂分泌是一年最旺的时候。
采集完毕后,匠人会把枫香树脂投入到烧热的铁锅中,待枫香树脂完全溶解,就把同等分量的牛油用小木棍在锅内进行搅拌,使两者充分的溶解,相互渗透,看似简单的搅拌过程,实则牛油的加入使枫香树脂增加了韧性,此时枫香树脂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能让布料在染色后更容易脱脂。
做好了枫香油,到了调制染料的时刻。枫香印染使用植物染料——蓝靛,蓝靛也叫靛青,是植物马蓝的叶经加工提取色素后制成的植物染料。蓝靛制作的关键是石灰的比例,比例的控制全凭杨光成老人的经验,不宜过量也不能太少,而这种控制经验的手感,直接影响最后蓝靛上色的质量。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没有任何图样和纹路的参考,或曲或直,或粗或细,全靠一双手在布上描绘出美轮美奂的枫香印染图形。传统的图样有“双凤朝阳”、“鲤鱼串珠”、“大瓶花”、“寿桃花”、“石榴花”、“反翅蝴蝶”等。由于枫香染用毛笔和枫香脂、牛油相结合使用,没有蜡的裂纹,做出来的图案精致清晰,颜色和花纹古朴、雅致,故又有“画在布上的青花瓷”的美誉。
绘制好图案,需把作品投入事先调好染料的染缸内进行浸染,待作品完全湿透,沉入缸内,两三个小时之后将衣服捞起悬挂晾干,使布料上的染料和空气充分接触,使其氧化。如此反复浸泡三次,随着每一次浸染的加深,作品已经拥有典雅厚实的色调。染好色的作品最后经过沸水脱脂、晾晒,一幅精致美观的枫香印染作品呈现眼前。
枫香印染是全手工活,工艺繁琐,一个技艺成熟的艺人,做一件枫香染作品也需要近十天的工夫。全手工制作,成本高,工艺繁琐,价格相对就会偏高。因此,当地人渐渐放弃了这一传统的制作方式,枫香染一度跌入低谷。
目前懂得枫香染技艺的仅剩下12个老人,他们当中最年轻的已经50余岁,年龄最大的将近80岁,而只有学艺最精的人,才可以阅读和传承枫香染的秘笈《染谱》。在12个枫香染艺人中,仅有杨光汉、杨光成兄弟掌握了最核心的技术。
杨光成13岁时开始跟父亲学习枫香染技艺,20岁出师,出师的第一道考验,就是在宽大的白布上,在没有打底纹和对照物的情况下,画出工整对称而又极富美感的图案。考官和老师都是父亲,但非常严格,因为那次考试将决定杨光成是否独自在家庭内部操刀枫香染的整个过程,甚至可以决定他是否可以成为得到核心秘笈的真正传人。
“枫香染在材料、工具、纹饰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印染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工艺特征。记得年青的时候,每到赶集时,我就跟着父亲,用马驮着枫香染到集市上售卖,也有村民将织好的白布,请我们加工。那时,会枫香染的工匠很令人尊敬。”
1974年,小岩脚曾经遭遇到一次火灾,杨家最为珍贵的印染秘笈《染谱》在大火中被烧毁。现在枫香染的核心技术,例如,备料、防染剂配方、作画时的枫香和牛油的火侯,都只存在于杨氏兄弟的记忆中。而直系后代对古老工艺的冷漠,让杨光成几乎绝望,为了不让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在这一辈消失,他甚至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把家传的这门手艺传给了外人。
目前,雅水镇现在10余名年轻人,正在追随杨光成学习枫香染技艺,老人打算从中间挑选出一个关门弟子,作为自己真正的传人。
随着枫香印染美名远扬,逐渐走向大众,一批又一批的访客来到了小岩脚寨,寻访枫香染的故事,品味一幅幅沉淀着时代印记的染布,在老手艺人的坚持下,枫香染虽然道路坎坷,却依旧于风雨中飘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