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非遗”颂盛世 匠心报祖国(2)

“非遗”颂盛世 匠心报祖国(2)
2019-10-01 13:49:34 海南日报

马萍珠:妙手剪纸献礼国庆

在她手中,普通纸张焕发出新生命;她的剪纸作品曾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展出并多次获奖。她就是来自琼海市阳江镇的民间剪纸艺人马萍珠。

马萍珠5岁时患有小儿麻痹症。身残志坚的她从小就热爱绘画。她逐步学会了工笔画、水彩画、碳粉画等,为人生绘出了另一扇大门。

“刚生病的时候,我感觉世界都是灰色的,整个人都感觉天昏地暗。”马萍珠说,学习绘画、剪纸艺术,让她重新开启了人生大门,看到了更加美丽的风景。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过去,每到喜庆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剪纸、贴窗花,图个热闹喜庆。构图、剪纸、改稿、修饰……近日,记者在马萍珠家里看到,她正在精心进行剪纸创作。

马萍珠在剪纸作品中不断勾勒生活故事。每次完成创作后,马萍珠都非常喜悦和激动,“剪纸改变了我的人生,因为剪纸,我才能‘走’得更远。”

传统艺术要传承,也要创新。《春蕾》是马萍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剪纸作品。“我在这幅剪纸作品中展示了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场景,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非遗”颂盛世 匠心报祖国

吴名驹献礼作品椰雕《才福之囊》匠人心语:“这个椰雕作品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吴名驹:挥刀如笔潜心雕

椰雕之美,早就体现在古人诗词中。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下“酒满椰杯消毒雾,风随蕉叶下泷船”的动人诗句。

2008年,海南椰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名驹是海南椰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得“海南省民间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吴名驹与椰雕缘分匪浅。海口市龙桥镇富道村是当地有名的椰雕村,数百年来,许多村里人都以椰雕为生。上世纪70年代,吴名驹就出生在富道村。

读初中时,吴名驹看到村里的椰雕艺人文传述挥刀如笔,一个个椰子壳在他手中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椰雕作品。对椰雕技艺着迷不已的吴名驹拜文传述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

日前,在海口骑楼老街的店铺里,吴名驹向记者展示了一套他亲手制作的雕刻刀。12把雕刻刀的刀头形状各异、大小不一。他对记者说,传统椰雕手法分为沉雕、浮雕和镂空雕。为了进一步提升椰雕制作的工艺手法,近年来,他将槜卯圆雕手法运用到椰雕制作中,已经创作出多件精美作品。

“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表达个人情感的过程。”吴名驹说,“我今年向国庆献礼的椰雕作品是《才福之囊》。袋子中装着10枚用椰壳雕刻而成的椰壳片,每枚古币造型的椰壳片上都写着祝福语。这个椰雕作品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非遗”颂盛世 匠心报祖国

陈桂红献礼作品黎族藤竹编《团圆》匠人心语:“衣篓上绘有蕴含美好寓意的黎族传统图腾图案,祝福全国各族人民团圆幸福。”

陈桂红:“三遇”藤竹编

今年49岁的陈桂红来自昌江黎族自治县大仍村,是黎族藤竹编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她不断创新黎族藤竹编技法,带着黎族藤竹编走出国门。

陈桂红与黎族藤竹编有“三次遇见”。她说,“小时候,我看到一根根细长的白藤条在外婆指间游走,感觉很有趣。每当外婆编织藤条时,我就在旁边边看边学。”藤竹编的基本手法并不复杂,陈桂红很快就学会了。这是她与藤竹编的第一次遇见。

陈桂红第二次与藤竹编技艺相遇是在结婚以后。当时,她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为了节省生活开支,陈桂红重拾儿时的藤竹编记忆,运用藤竹编技艺将塑料条编成家用器皿,“后来,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我就停止了编织。”

“有一天,我和朋友们在家里聊天。有人无意间谈起了藤竹编技艺和藤器。”陈桂红说,她那时才发现藤竹编技艺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自己也有十多年没有做过藤竹编了。从那天起,陈桂红决定将藤竹编技艺传承下去。这是她与藤竹编技艺的第三次遇见。

以前的藤竹编技艺比较单一,没有色彩点缀的成品较为单调。为了让藤竹编作品获得更多人的认可,陈桂红除了苦练手上“功夫”,还和姐妹们一起研究新的技法。她们借鉴黎族传统工艺,将白色藤条与树叶共同烹制上色,再用黑泥将部分白色藤条染成黑色,成为藤器的编制材料。

今年6月,陈桂红受邀前往尼日利亚,向外国友人展示古老的藤竹编技艺。

为了更好地推动藤竹编技艺的传承,陈桂红与大仍村里的姐妹们成立了昌江大仍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里50多名女性用灵巧的双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藤器。

“这个藤竹编的衣篓,我给它取名为《团圆》,上面绘有蕴含美好寓意的黎族传统图腾图案,我想将它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物,祝福全国各族人民团圆幸福。”陈桂红说。

本文图片由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昊摄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