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我不抵触和外界交流,人应该分享能量。但活动应该是大家面对面安静地说话、交流,这样彼此都会有收获。活动不应该是手机、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注意力都在器物上面。这样来讲话的这个人也变成了被娱乐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可以有所分享的对象。
摄影:“我没有什么技巧”
《书乡周刊》:这本书是一个摄影集。你以前的书里,照片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但这本书里的照片第一次越过文字成为第一性的。为什么会有出这样一本书的想法?照片能呈现出哪些特别的气质、心境和情感?
庆山:以前在东京,经常晚上去书店闲逛。六本木有一家艺术书店,在里面买了不少摄影集。虽然它们又贵又重,但我经常收集和欣赏。日本的摄影集出版很成熟,有些看起来不过是普通人拍的极为日常和平凡的照片,记录孩童、老人、爱人或家庭。翻的时候想,如此出版真的很自信,但也反映了一个社会阅读需求的成熟度和丰富性。照片是审美与情感层面的表达,方式纯粹。比普通阅读又进了一步。无用之美通常需要心性与敏感有所发展之后才能被接受。我做这样的摄影册是一个尝试。以前国内出版界可能这样做的人不多,《仍然》出来以后,也有可能会出来一些这种类型的作品。
《书乡周刊》: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关注你的文字,这本书让人第一次正面直视你的摄影。能不能讲讲你的摄影经历?比如什么时候开始的,如何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感应和直觉,有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倾向于拍下哪些场景和人,使用哪些器材等等,以及评价一下自己的摄影作品。
庆山:这本摄影集不是用以展现摄影技巧的,我没有什么技巧,没有任何训练与学习,也没有专业设备。但有时拍照片并不在于设备、训练、技巧,它更需要的是一颗安静而敏感的心,用审美、专注、情感、思考去完成它。有些人天生就能把照片拍得比较优美得体,未必一定追究到艺术的层面,但这些照片仍会有所表达和传递。
孩子:“她的人生需要她自己去开拓”
《书乡周刊》:你很喜欢旅行,走过很多地方,旅行大概是怎样的频率?你写道,“宁可选择留在陌生地”,当一个过客。为什么会更加享受这种陌生感?会有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吗?
庆山:陌生的旅途和开放感的心态会带给我们许多提示与启发,而不是困守在一个安全之地固步自封。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尤其如此。我没有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徒步走过墨脱之后,觉得走到哪里都很安全。
《书乡周刊》:以前你是一个人旅行,后来有了孩子,若是别人的话可能就安心在家照顾孩子了,但你选择带女儿恩养一起旅行。带孩子出远门一般都很劳顿,你为什么一直坚持这样做?旅行过程中,你们会怎样分享感受?
庆山:旅行对孩子有很大好处。他们在旅行中增加知识,扩大眼界,也扩大自己的心量,并且培育内心的敏感和丰富。所以只要她有假期,就尽量带她出门旅行。我们一路都会彼此分享和交流。
《书乡周刊》:从文字中,能感受到一些你的教育观,应该是比较欣赏让孩子自由成长的那种状态。你平常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庆山:我尽量让她保留自己的空间,允许她自由地画画、读书、玩耍、出行,允许她选择自己心爱的物品(通常是些小玩意)。但我不让她看电视,也尽量少地接触电子科技产品,也不让她参与一些孩子或大人之间的无聊的讨论。孩子水晶般透明的心灵需要被好好保护。我希望她有尽量长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探索和开发自己的内在上面。现在的社会过于浮躁和外显,对孩子会有各种形式的污染。内在独立,才能与外界和平而不被污染地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