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文明”是“副产品”吗?(2)

2016-11-21 09:35:45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在私下交流中,我建议也夫将“精神文明”也纳入他的考察对象,他似乎并无兴趣。其实很多伟大的宗教和学说也并非是“创始人”有意识地建立的,后来的发展甚至完全背离其初衷。弗洛伊德在《摩西与一神教》中提出一个大胆猜想——犹太教源于埃及的阿顿神教。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法老阿克那顿(Akhenaten)致力于在全国推广一神教。这触犯当时贵族和祭司的利益,在法老死后,一神教即遭废止。弗洛伊德猜测,摩西是阿克那顿的追随者,他本是埃及贵族,为传教逃亡到以色列。犹太人后来结合这种一神教创立了自己的宗教,并杜撰了有关摩西的神话故事。我本人并非宗教史专家,无力判断弗洛伊德学说的真伪。这里只是借其著作说明,伟大的宗教也可能属于其“创始人”意料之外的“副产品”。

“文明”是“副产品”吗?

《副产品》讲述了六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每个故事只针对特定的研究领域,然而作者的雄心并不止于此。也夫使出“六脉神剑”这一招,意在论证一个远为宏大的命题,即书名“文明是副产品”。在我看来,此书像是一座尚未建成的剧院,已经树立起了六根巨柱,却还不足以支撑起硕大的屋顶。

从逻辑上说,枚举法属于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法,已经论证的案例并不能证明某一规律也适用于其他案例。书中讨论的六项文明成果都出现在农业时代或更早的时期,作者对目的论的反驳是否也适用于工业时代?工业革命虽然出现在晚近,却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曲线上真正的拐点——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马尔萨斯陷阱”中,之后便进入高速经济增长时代。关于文明演化规律的研究,如果不涉及工业时代,至少是不全面的。

启蒙时代后,人类开始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扬理性的价值,整个世界逐渐被合理化(rationalized),工业时代的文明成果更有可能是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产物。著名物理学家费曼(1918-1988)曾言:“物理学就像性爱,它也许会带来实际的东西,但这并不是我们从事它的原因。”然而随着避孕技术的发达和普及,人类的生殖行为越来越具有计划性。试管婴儿甚至意味着生殖完全脱离原初的性爱机制,进入理性的技术流程。原子弹和人类登月是二十世纪的两大科技突破,前者由“曼哈顿计划”完成,后者由“阿波罗计划”推动。今天,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和管理着基础科学研究,世界上的多数科技成果都是在有计划的资助项目下完成的。

从“文明”的内容来看,《副产品》探讨的只是文明的起源。文明包含四类活动:创新、应用、传承和发展。后三者都属于目的性的活动,只有起源阶段的创新可能是意料之外的副产品,比如中国古代的术士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明了火药。一旦人们了解到某些原料的组合具有爆炸威力后,就开始有意识地研发杀伤力更大的火器。曾经重创中国的洋枪洋炮,其军事威力大部分来自技术改进,而非我们祖先意外的发明。我们一方面不能将维持事物的原因当作产生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不可只根据事物的出身来定性它的成长。

我对“副产品”这一比喻也存有疑问。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代人都根据现有的发展水平向前迈进,他们使用已有文明成果的方式可能是前人始料不及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将这些成果都笼统地视作“副产品”?副产品的本义是制造某种产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也夫在书中显然使用了它的喻意,即做某事而导致了计划之外的结果。这是从前人的角度而言的,在后人看来则未必如此。在《副产品》的最后一章,也夫将文明演化分作五种机制:给予、借用、杂交、发明和互动。以借用为例,中国古人从石碑拓印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他们改进主产品的制作技术,拓展其印刷功能。与其说雕版印刷是石碑拓印的“副产品”,不如说是升级换代了主产品的生产工艺。

关键词:文明是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