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盘点各国网络用语规范:美新闻报道禁用粗俗语言

2016-12-22 15:05:15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 盘点各国网络用语规范

央广网北京12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小鲜肉”、“颜值”,近几年,这些词频频钻进我们的耳朵。有些人听习惯了觉得没什么,但也有人提出,一些网络词语在公共媒体出现不够规范。近日,在“汉语盘点2016”仪式上,著名作家王蒙就提到网络上的一些流行词语。

在当天的“汉语盘点2016”仪式上,“洪荒之力”、“定个小目标”、“厉害了我的哥”等十个词作为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王蒙认为,很多网络词语很有意思,比如“洪荒之力”、“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但也有一些词让他反感,他说:“‘颜值’是仅次于‘小鲜肉’的我最痛恨的词之一。” 王蒙表示,现在出现的各种新词是好事儿,但希望人们能够学会正确使用自己的语言。

近几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已多次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网络语言作出一定规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曾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者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造成的词语。

网络语言不是中国的特有产物,在互联网早已普及的国家,网络语言不仅比中国多,而且使用也更广泛。

美国是互联网普及最早的国家,也是较早出现网络语言的国家。曾在美国的李瑒亲身感受过美国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它甚至出现在信息采集表、学生考卷上。据说,不会用网络语言的人都没法在微软公司待下去。

众所周知,美国是网络超级大国,美国网络语言自然不在少数,为了跟孩子们交流,美国教师协会和国际阅读协会合作,教会老师们怎样认识网络语言,美国微软公司行业内部也有规定,为节省时间,允许使用社会流行新词。而最有代表的词句,是ask代替question,将“you question”缩写为“you ask”。人们在社会交往当中,自然而然的简约性的将这些网络用语融入到社会中。

为适应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美国也在修改词典中加入一些网络用语,将其合法化。但同时,美国也不会对粗俗的网络用语放任不管。

李瑒表示,在2006年入选韦氏大辞典当中100个新词当中, 电脑用语仍然占据最主要地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世界首屈一指的搜索引擎品牌Google,进入韦氏辞典以后,Google将转变性质,不再是一个专有名词,作为动词,它的词义是使用搜索引擎Google查询搜集信息等。因此将网络词汇编入辞典这一行为本身,也是在承认网络语言本身的文化地位。美国对于一些国家规范网络语言的政策,相对不是使用法律进行封杀,更多还是采用引导和监督的态度。当然,在美国新闻报道等相对正式文体中,不可以使用含有粗俗之意的网络语言。

再看英国,英国网络用语也层出不穷。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英国的网络用语出现在英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懂网络用语多的人成了生活态度积极的“代言人”。英国政府目前没有就网络用语的使用做出具体规范,英国语言学家也对网络用语的使用持相当开放的态度。

英国的网络词汇在青少年的聊天、短信和电话中频频出现,被人们所熟知,威尔士班戈大学的语言学教授认为,语言本身其实产生变化是非常慢的过程,因为对于语言的使用人们通常会通过直觉想到自己最熟悉的语言来表达,但现在互联网成了语言发展的加速器,因为人们的交流范围急速扩张,交流速度也显著加快。对于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的出现,英国政府并没有强加干预,牛津辞典编撰委员会资深编辑认为,其实类似现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掀起无限电热时,就曾经有过,当时的爱好者们曾经发明不少新词用于交流,而后来手机短信则继承这一文化习惯。这不仅在英国看到,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过。他认为对于这些新词的出现,社会应当不限尺度,让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类语言文化上,自己决定能否成为新的经典语言。

最后看日本,以日语为代表的网络语言也是众多网络语言中的典型。日本的网络语言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些新创词汇随着社会的接受程度,有的被淘汰、有的被收入词典,有的演化成生活常用语。但是守规矩的日本人倒是比较自觉地不会在正式文体中使用网络语言。

据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介绍,日本网络用语非常发达,大量新词层出不穷,让即使是熟悉网络的人也常常感到落伍,创造这些网络新词的主力是学生,他们常常使用动漫语言、省略语,几个词拼凑成一个词,或者把一个字拆成两个字读。比如“情弱”,一般想象为情感方面比较弱的意思,其实是指情报信息方面的弱者,有的词甚至无法读音,比如一串英文字母W,代表笑的意思,W的个数表示笑的级别。日文中详细一词用文字表示的网络语言是把这个词用每个字读音的首英文字母代替,写做KWSK。不懂网络用语的人,完全不知道这四个字母是什么意思,这些新词随着社会的接受程度,有的被淘汰,有的被载入辞典,有的被适用成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