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海派大师程十发应上海科教制片厂之邀,为电影《任伯年的绘画》担任顾问。影片展示了多幅具有阶段意义、思想高度和代表价值的任氏精品,其中一幅《五谷丰登图》即是程十发步鲸楼所藏。今日得见真迹,程先生所题签条书法古雅松逸,使人未展卷而生敬意,及开卷,程先生把数载对任伯年绘画艺术的研习功力化作短短一句题跋,字体端丽健劲,与伯年之“传神写照”相得益彰,看钤印相叠如与古人神交。
任伯年,初名润,号小楼,后更名为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室名颐颐草堂,是“海上画派”云集高手中的佼佼者。徐悲鸿称其为画坛“三百年来第一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第一人”,评其作品“神思潇洒,致有爽气,不能以常格拟之”,观《五谷丰登图》知大师诚不我欺也!
首先,“五谷丰登”是中国民间绘画中传统的吉祥题材。常见的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直接绘黍、稷、稻、麦、豆或果蔬,时而点缀以花鸟;其二,绘两童子,一手持净瓶,内盛谷穗,一挑灯相随,谐音“丰登”,以年画最为普遍。任伯年《五谷丰登图》采取了民间艺术的主题,而将二童子之一置换为以祛除魑魅魍魉为己任的钟馗。画面中的钟馗虽体格伟岸、形貌奇诡,但目光柔和专注。他看向挑纱灯前行的小童,似含一种鼓励、几许期待、许多思索。这种让钟馗“跨界”“兼职”的构思在任伯年的作品中并不孤立,比如作于1872 年的《钟馗图》,主人公即以仰天仗剑、诗书报国的书生形象示人。任伯年笔下的钟馗是多面的、立体的、丰腴的、多情的,他既可金刚怒目地挥剑惩办祸害百姓的恶鬼,又会负手长啸对月焚香吟诗抒怀,还可温情脉脉悲天悯人为国祈福消灾。可以说,任伯年对于民间绘画的借鉴主要在取材和精神的领会,并不局限于具体形式的承袭。当然,他也并不刻意求变,而是根据鸦片战争后国运风雨飘摇的时代特点自然而然地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