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名人手稿交易背后:物权和著作权分离引纠纷

2017-11-24 08:14:02    检察日报  参与评论()人

据记者调查,近年来,以往长年不受重视的名人手稿一跃成为收藏界的抢手货,包括中国嘉德、北京匡时、上海朵云轩等各大拍卖公司,纷纷推出名人手稿专场,成交价格也随之一路飙升。有媒体统计,名人手稿的拍卖成交价格近5年平均每年的涨幅均高达30%以上。

中国最早的名人手稿拍卖出现在1994年,一册徐悲鸿的信札估价10万元,最终流拍。而如今,名人手稿动辄数百万元的价格人们也趋之若鹜。

国外拍卖市场更甚,1987年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爱因斯坦给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关于原子弹的信件,拍出了22万美元;1991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哥伦布描写发现美洲大陆的信拍出了44万美元;2002年,美国林肯总统最后一次演讲的手稿以308.6万美元拍出,创造了美国总统手稿资料的最高拍卖价格。

名人手稿的价值缘自名人效应,更来自其历史价值。比如,清末官员绍彝写给其弟的七封信札,证实了当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主动派人笼络孙中山的历史真相,而不是人们认为的孙中山“主动拜会清廷”;孙中山临终前后,其女婿戴恩赛写给妻子孙婉的信,不但介绍了孙中山的病逝经过及丧事处理细节,而且见证了孙中山留下遗嘱。手稿的历史价值可见一斑。

除了历史价值,手稿的价值还包括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茅盾的“天价”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便是茅盾于1958年所写的对当时一些短篇小说的见解和评论,既体现了茅盾本人的文学观点,也让人侧面了解了当时中国短篇小说的发展情况。而这份手稿也被法院认定为具有书法价值,“手稿系茅盾先生用毛笔书写,其文字风格瘦硬清雅、俊逸舒朗,展现了瘦金体楷书书体的魅力,文字外观具有一定的美感与独创性,故手稿既是文学作品也是书法作品”。

  交易背后的诸多争议

价格疯涨之际,名人手稿的拍卖争议也在不断增多。

2013年5月,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宣布将钱钟书、杨绛及其女儿钱媛所写书信进行拍卖,杨绛以涉嫌侵害著作权和隐私权为由起诉,最终法院判决认定拍卖公司侵犯了钱钟书、杨绛等三人的隐私权。

而同年南京经典拍卖公司拍出的茅盾“天价手稿”则引来一场复杂的官司。在茅盾手稿拍出后,茅盾后人质疑手稿来源的合法性,以及认为拍卖公司对内容的展出行为侵害了著作权,将南京经典拍卖公司告上法庭。案件又牵出卖家是否虚假拍卖的争议。至今,案件仍在二审程序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