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皇权无真心? 康熙朝“废太子”往事(4)

2016-11-04 17:02:01    中国经营报  参与评论()人

“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

有清一代二百余年统治中,只有康熙朝曾实行汉族皇朝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只有康熙朝发生了废黜皇太子的事件。

康熙帝在位61年,共有子35人,长大成人者20人,胤 是他第六个儿子,在皇子排名中行二,故称为二阿哥。胤礽是康熙帝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之子,母亲生他时因难产而死。他两岁即以唯一嫡子身份定为皇储,与年轻的康熙帝对相伴十载不幸早逝的皇后之深厚感情,应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胤礽身上,康熙帝倾注了比其他皇子更多心血,他六岁起跟从老师学习前,是由皇父“亲教之读书”的。

从前面详细引述的清宫满文档案中,可以看到,出征漠北的康熙帝与留守京师的太子胤礽之间的父子亲情,无疑相当自然、真实。

但随着时间推移,皇权对亲情的侵蚀日益显现,这对父子摩擦不断增多。究其根源,康熙帝享国日久,太子在继承皇位的路途上等待过于漫长,难免躁动不安,周围亲信组成的“太子党”集团又暗中推波助澜;而垄断权力的康熙帝年事渐高,对太子的期待与猜疑并存的矛盾,也日积月累,终至激化而不可收拾,父子亲情让位于皇权之争。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皇帝在木兰围场当众宣布废黜当了33年皇太子的胤礽。罪名有十项之多。其中“欺侮荼毒大臣、侵扰百姓、攘夺外藩进贡马匹、勾结党羽、干预国事”等,属朝政范围,而当不到八岁的幼弟十八阿哥身患疾病,难以痊愈之时,冷血无情,暗中窥伺父亲起居,意图不良,则属于亲情范围。年老的康熙帝(时年55岁),面临将丧幼子之痛,对太子不顾手足之情,不知安慰老父,反而每天晚上偷偷走近自己住地,屏住呼吸向内张望的行为,相当反感。这位老皇帝昼夜不得安宁,总是担心“未卜今日被鸩(下毒),明日被害”。

康熙帝对胤礽政治上的不满,与父子关系的龃龉彼此交织,儿子犯下的错误在皇权的放大镜中变得巨细无遗,曾经乖巧、稚嫩、单纯的儿子变得阴狠可怕。康熙帝甚至暴怒地指责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把陈年往事翻出来算总账。既然子不孝,则父难慈。十八阿哥刚刚病亡,胤礽立刻被废,遭勒令幽禁在紫禁城西华门内咸安宫。

尽管康熙帝与胤礽的父子亲情趋淡,但也有偶尔被唤醒的时候。冷静下来的康熙帝,一度怀疑胤礽的反常表现,是受了神鬼诅咒得病之故。等他经过救治疗养,看上去似已痊愈,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又宣布复立为皇太子。不过,三年半后,即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胤礽再次被废,理由是“狂疾未除,是非不辨,秉性凶残,暴戾僭越”。这回废太子之后,康熙帝决意不再立储。康熙晚年的皇位继承,自此成为悬案,以至于生出后来许多风波。

纵观中国二千余年专制王朝历史,对最高权力的觊觎与争夺,如同某种毒素,一旦沾染,迅速波及全身,轻则麻木不仁,凉心冷肺,重则同室操戈,残酷无情。一代圣主康熙帝与皇太子胤礽的父子关系,不过是专制皇权之争中亲情畸形扭曲的又一典型而已。

第二次废黜皇太子后,康熙帝曾对大臣们说:“朕于二阿哥并无间隔,即拘禁处, 朕常遣内监往视,赐物赐食。”他又说:“此皆父子私情,不能自已,所谓姑息之爱也。”康熙帝所言于实情相符,废太子胤礽虽失去人身自由,其他日常生活待遇上还是比较优厚的。

皇权之下,难容真情。这不仅是康熙帝父子的悲剧,也是中国传统专制王朝的制度宿命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专治清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著有《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