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李静 漫游在鲁迅的黑暗里,要冒险_书评_新京报网(5)

2016-05-20 06:17:41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于是我们今天看见的剧本《大先生》,正是从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临终时刻写起:来自“天堂”(也是地狱)的一胖一瘦两个影子回收专家,要把鲁迅和他的影子分开,于是鲁迅和原配朱安、母亲鲁瑞、许广平、周作人夫妇、胡适和左翼作家们在梦境里发生种种对话、自白和冲突,让鲁迅看到在他死后,世界和自己如何被颠覆与戏弄,由此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省……

超时空、反情节、将精神和思想外在行动化,这出话剧的确是一次冒险。很多人都跑去问李静为什么这么写?她的回答是——必须冒犯观众。除此之外,还得冒犯剧作家、导演、演员等一切强势智识群体。

作为被冒犯者之一的陈丹青对剧本的评价是:“没有把他写好,也没有把他写坏,居然是这样子的写法”。在他的记忆里,此前从未有人会用梦境和意识流的方式写鲁迅,并写得如此“黑暗”。他说,“鲁迅的内心非常黑暗。结果我发现李静内心也很黑暗。我不太相信是鲁迅影响了她,一定是李静内心也黑暗。”

李静仿佛被鲁迅的黑暗附体,在这个“精神父辈”身上找到了共通的价值基点和自我投射。自小成长中的“遗弃感”让她对“痛苦、禁锢和爱特别敏感,对罪孽的想象力比较发达”,这些都深藏在剧情与对白之中。

“你究竟要借鲁迅之口说什么呢?”我问。

她想了一下,“可能我这个人,半辈子都在寻找爱和光。因为冷漠和遗弃比死还可怕。鲁迅说,希望人与人不隔膜,相关心,也是这个意思吧。他提醒弱者要强健,要自己去争得尊严和自由,而不是跪等强者的恩赐。实际上,这酷烈是最深最真的爱。”

“所以你写的其实是你爱的鲁迅?”

李静羞赧一笑。

作家刀尔登在给剧本《大先生》的序言里说,“李静写的是李静的鲁迅,正如鲁迅写的是鲁迅的中国”。这个版本的“大先生”,是属于她的黑夜和白昼。

陈丹青曾问过李静,“你有没有想象它变成话剧会怎么样?”李静是这样回答的:“我想象的舞台效果是非常暗黑、神秘和神经质的,但在暗黑之中,会有一道暖光穿越恐怖。”

这道穿越黑暗的“暖光”,李静希望观众能看见。就像剧本末尾,即将死去的鲁迅说的那样,“尽管世界在走向黑夜,可正因如此,你才必须用希望点亮自己。”

B02-B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