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杨绛是一位写作者,更是钱锺书文化遗产的看护人(5)

2016-05-26 12:22:41      参与评论()人

  

“因为杨绛,我们才可以看到钱锺书的更多资料”

对于杨绛先生的去世,82岁的作家王蒙向早报记者表示,“我和她直接来往的机会不多,但是她写的《洗澡》、《我们仨》我都看过。她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她的学问、修养及为人处世都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现代文学专家陈子善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提到杨绛先生,最先会想到她的翻译作品和小说、散文。不过杨先生最早却是凭借话剧、剧本显露头角的,提到中国的话剧史,也是绕不开杨先生的,她的剧本影响很大。上世纪40年代,她写了《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写出了人的虚伪和自私。与钱锺书先生的尖锐不同,杨先生的笔调温文尔雅,却又带出了人间的冷酷和狡诈。她还有一本剧本《游戏人间》,现在看不到了。翻译上最出名的就是《堂吉诃德》,也是一本讽刺小说,我个人认为是有内在联系的,都是讽刺喜剧。杨先生话剧出名后,钱锺书先生不服气,说‘你写个话剧就能这么大影响?那我要写写小说了’,后来就有了《围城》。这当然是玩笑话,也可以看出他们这对佳偶的风格。杨先生晚年还有一个成就,就是整理、出版了钱锺书先生的文稿,我们现在才可以看到更多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杨绛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人。看她翻译的《堂吉诃德》,你会感叹她文学修养之高,以及对非母语理解能力之强。她和钱锺书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家和学者。杨绛93岁出版的《我们仨》,以及后来在100岁上下出版的两本文集,都饱有生命力和精神能量,真是奇迹。在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一定会提到杨绛,她的剧本创作也非常优秀,《干校六记》中对‘文革’历史的记录,都是我们了解那段历史、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参考书。”

《杨绛,走在小说边上》的作者于慈江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支持她走过百余岁的,是她觉得有些事一定要处理。第一个就是为钱先生打扫‘战场’,所以她从钱先生去世后,就一直在整理钱先生的遗稿,这是她这些年最大的贡献。另外一个就是续写了《洗澡》。再有就是《我们仨》,这是给女儿钱瑗打扫‘战场’。”

于慈江说,杨先生的翻译和散文成就最为人所熟知,但是小说和学术却被忽视或遮蔽了。

钱先生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很好地说明了杨先生在生活和事业上对钱先生的扶持。于慈江说,钱先生有大才,但在处理日常生活上多少有些困难。杨先生是持家好手,家务井井有条,主妇的活能干,男性的活也擅长。而在写作、学术上,杨先生也对钱先生裨益良多。“他们都很清高,与知识分子的交往不多,写文章也经常是讽刺、揶揄知识界。但是他们都对底层人充满温情,写过很多底层小人物。但他们在清高和骄傲之外,还有些矛盾地信奉宁弯不折的人生态度,这也使得他们能够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那些时期。”

《百年风华:杨绛传》作者罗银胜告诉早报记者,他自己与杨绛的交往是“君子之交”,来往比较平淡。在罗银胜眼中,杨绛是个内敛谦虚的知识分子。罗银胜说,当他提出写传记的要求时,杨绛一开始是回绝的,她说,“我是一个很平凡的小人,不值得你写传记,要写还不如写钱锺书先生。” “我把传记手稿寄给杨绛,一开始她都压着,半年没有回音,她告诉我,‘钱先生身体不好,好多事情我也不方便向他核实。’后来我删掉没有写,她一听到删掉非常高兴。” 罗银胜说,杨绛是一个本色的知识分子,还保留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基因。他们与世无争,实际上是这个世道太艰险太复杂了,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他回忆,书稿改完后,杨绛拎了两个装着书稿的大信封到邮局,将书稿寄回给了他。“后来她跟我发牢骚,说,‘小罗啊,你真累人啊!还花了我好多钱呢!’”

  早报记者 石剑峰 徐萧 罗昕 徐明徽 邢春燕 权义 高丹

录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