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彦涵谈版画创作(5)

2016-07-10 12:20:12      参与评论()人

恺蒂:从反右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虽然您一直在逆境中,但您还是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许多都是黑白木刻,颜色比较深,感情也很深沉,例如1957年的《老羊倌》,画面充满了温情,老人和羊羔之间那种爱,非常真挚。还有一些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作品,例如《泉水》《打草鞋》《挖野菜》《通过敌人封锁线》《战斗在敌后方组画》等。虽然您受到磨难,但是您仍以您的军旅生涯为题材,作品中也看不到愤怒和后悔。您自己是这么看的吗?

彦涵:从1957年到1978年,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呢!自从打成右派后,我知道我没有自由了,不能随便发言、随意行动了,但是我自己可以给我自己自由,我关起门来,在家里创作。当然,这些是不能发表的,没有发表权的。这段时间我刻了几百幅木刻,是没有人知道的。不能让外人知道,更不能让领导知道。对,有很多作品刻画的是我在部队的生活,因为我觉得我战争年代的许多体验,还是有许多可以创作的内容。而且,我并不后悔参加革命,无怨无悔。我当时参加革命,是要和中国人民一起抗击日本的,等于我参加了二次大战反对日本法西斯的运动,我怎么可能后悔呢?

恺蒂:“文革”后,您的作品在艺术形式、思想内涵和美学观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您的作品变得非常抽象。例如您的套色版画《长城》,将长城描绘成一条彩色的带子,形式上非常新颖,是您以前的作品所没有过的。回头看您的创作生涯,您的版画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彦涵:我的版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革命战争年代,也就是在延安、在太行山、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作品。第二个阶段,是全国解放后到“文革”时期。这个阶段我的主要作品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也有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因为这些都来自我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量很大,因为我不能发表作品,所以,就靠着回忆进行创作。第三阶段是“文革”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的思想也解放了。我开始回去重新捡起我年轻时学习的好东西,那些我后来丢掉的好东西。我的艺术的观念开始全面改变,我的作品和早期写实主义很不一样了,它们开始变得抽象起来。

对我第一、第二阶段的创作,虽然很多是革命工作需要,有很多宣传的因素,但我还是肯定的。因为在内容上,这些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苦难、愿望和要求,在表现语言上它们是写实的。在艺术创作上,现实主义是好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抽象主义也都很好。我对西方现代主义和抽象主义一直很感兴趣,它们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相似之处。我们的老子早就说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还有中国的“似是而非”,这些都有抽象因素在里面。抽象和写实也是可以兼容的,可以互相包含的。

恺蒂:再说说您在我们这套《六十家木版画原作集》中的作品。1997年,为了推动中国的木刻版画创作,英国木版基金会启动这个项目,向六十位中国版画家征稿,每人创作一幅版画。参与《原作集》项目的艺术家中,有老一辈版画家,例如您、李焕民、李少言、牛文、赵延年等,也有新一代的版画家,例如徐冰、苏新平、张敏杰、王华祥、陈琦、王超等。在这六十幅原创版画中,您的《村屋》可以说是最富有现代感的版画之一,更像一位年轻的前卫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受过许多政治上的冲击,是不是可以说您还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

彦涵:我现在的艺术观念是“来自生活,出自心源”,我尊重我个人,我个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不需要为谁做宣传,也不需要卖钱。所以,我刻了一枚闲章,我所有的画都盖上,叫“随心所欲”。我现在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把自己完全彻底地解放了。

2003年8月4日采访

2016年5月16日完成整理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