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吴展良谈中国的三期建国与立国方式(3)

2016-11-06 12:00:32      参与评论()人

另外一方面是,唐以前的中国,国人的德性与体质比较壮盛。我的看法是,汉代是古典华夏文明的高峰,将其自身的德性与能力发展到最高,所以成其壮盛、文明与一统之伟大局面,其后的朝代则不如。华夏文明从三代演化至汉,从龙山文化晚期近万个国家、商朝三千国家、周初一千七百余国,到春秋两百余国、战国十余国,至秦汉一统。这场历时两千余年的“倒三角形”大演化,将其德慧术智充分激发,也塑造了中国的基本性格。在此长期的积累之上,成就了汉文明的伟大,然而后世也很难超越。依世界历史与文明演化的通例,任何文明极盛后本将走向衰亡。所幸有赖华夏文明自身的宏基和胡人与外来文明的注入,才能蓬勃新生。

汉末衰乱,之后有三国魏晋。西晋覆灭之后有五胡乱华之说,其实这阶段不只五胡,而是自汉末开始,从北亚、东亚直到日本各民族均纷纷学习汉人建国,从西到东连续性地拼得你死我活。后世所见的日本跟韩国,都是因为该地区在此时期有如高句丽、大和国等非常优秀的政权兴起,所以后世才能保持其国性,否则可能早已被他人征服混融。不仅有日韩等成功的区域霸权,当时整个北方各种部落与汉人大宗族,都竭力为了各自的生存与自主,而成立了各种政军团体。就像后来欧洲日耳曼蛮族模仿罗马而建国,罗马体制与法律对欧洲各国的建国非常关键,各地胡人为了建国,都曾模仿汉朝的制度、文物、武器生产、宫室、都城、交通与经济建设等等。模仿得快,就可能在这生死斗争中胜出。其中模仿最成功者是鲜卑族,亦即后来统治中国的北魏。后来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一路都承袭之。同时,高句丽、新罗、百济与日本也都先后模仿中国建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彼此间进行激烈的争战。他们模仿后自然与中国体制产生差异,其中最根本性的,可能是宗族制跟部族制、皇帝制度跟“类封建制”,以及大国跟小国体制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也替中国带来新契机。

隋唐制度,如陈寅恪先生所指出,多渊源于胡人统治的北朝。建立隋唐的关键力量“关陇集团”与府兵制,起初源自胡人部族制,后来渐有许多汉人加入。所以,部族制的战争能力,让相对丧失战斗力的汉人得到新力量。融胡入汉,最后建立了中古时期辉煌的隋唐文明。唐代是有名的“世界性帝国”,对周边民族开放。当时新罗人、渤海国人、日本人都可考“宾贡进士”,在中国为官。安南(今越南北部,时为中国一部分)当时还有学士通过进士出身担任唐朝的宰相。胡人在唐朝从军与领军者,更是数量庞大。至于通过中亚输入的佛教与文物,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段历史显示广义的胡人与文化给汉民族注入新血。南朝、东晋、宋、齐、梁、陈的汉人,讲好听的叫文雅化,事实上是丧失了生命力跟战斗力,日渐衰败。北方人反而有丰富战斗力与一种励精图治、积极向上的态度,最后胡汉融合,造就隋唐的大业。

宋以后,汉人两次亡国,这显示了“汉德”的衰落。明朝疆域有限,元朝与清朝都大幅扩大了中国疆域,而后者的疆域尤其是中国今天的基础。从各种面向来看,汉以下的中国,都已经一再融入了胡人的力量与文化。早期西方学者如汤因比甚至有一种讲法,认为汉以后的中国是另外一个中国。这有些过了,但其实汉以后的中国不断吸收非汉族的东西,才维持了它的宏大与活力。因此,我们理解中国,不能是狭隘的汉族中国。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夏商的建立,第二次是秦汉的建立。唐宋变革的重要性不能与前两次变革相比。而胡汉融合,事实上是胡人都想入主做正统的中原王朝。所以,唐宋变革和胡汉融合后的中国,从大格局上来讲,都还是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