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记错一点点也没关系

2016-12-11 12:23:59      参与评论()人

《色,戒》里头,王佳芝乘易先生的汽车出门,到了一家咖啡馆,壁灯、小圆桌、亚麻桌布,等她匆匆给邝裕民打了个电话,讲自己在霞飞路,随即再坐三轮车,“踏到静安寺路西摩路口”,在街角的另外一家小咖啡馆停下,这家店面小,主要靠门市外卖,只有寥寥几个卡座。

短短隔了两页,主角女刺客把咖啡从法租界喝到了公共租界西区,在那个年头,这两处地方排列着上海最好的咖啡馆。张爱玲1945年发表在《天地》杂志上的《双声》一文,打头便讲自己同好友出门,不论干什么,最后的终点大抵找一家咖啡馆。彼时,周围的食客不会晓得自己身边大啖奶油点心的戴眼镜女人,几十年后会成为沪上文艺青年的祖师奶奶。

霞飞路上王佳芝逗留的,也许是815号的D D‘S,1936年由善钟路(今常熟路)迁来,她能在这里遇到胡蝶、金焰,要不就是田汉、刘呐鸥,它二楼的舞厅里,雪茄的烟雾中,也许第三国际的特派员正在跟“小开”潘汉年接头。当然,王佳芝要是往东走上几步,进了795号的Renaissance Café(文艺复兴咖啡馆),她不认识的傅雷跟刘海粟聊起几天前读到的一篇小说,叫《金锁记》,甚是好看,只是不清楚这位“张爱玲”小姐是何方神圣。

也有人更钟爱静安寺路,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西路,比如华纳影业上海公司的“麦黛玲”——朱曾汶,影评人,还跟好友办了一份《水银灯》影刊。当年,沿了静安寺路,从东往西有大光明门口226号的Rose Marie(光明)、883号Chocolate Shop(沙利文)、1001号的凯司令(New Kiessling Cafe),而870号的D D‘S则是霞飞路那家的分店,“我喜欢凯司令,它的二楼安静,叫上一杯咖啡可以坐半天,我几乎天天去,写文章多是那里‘孵’出来的”,朱先生对我这样说过。

张爱玲离开上海三十六年后,回忆起“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不过,她也许是把上海本地的凯司令和确由天津搬来的起士林(Kiessling & Bader)搞混了,前者是三十年代初开设的本地西式食府,后者大约在1938年迁至上海,店址一直在静安寺路的72号,位于新世界和金门饭店之间。尽管张爱玲1950年后搬到了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但起士林的面包香要往西飘过一百个门牌号头,拐弯绕过国际饭店再往北一个街区,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更愿意相信,张爱玲在静安寺路的重华新村(靠近梅龙镇酒家)短暂居住期间,经常出弄口,往东走几步,去1001号的凯司令买她爱吃的西点。

朱曾汶先生告诉我,他也常会去西摩路口那家咖啡馆,在《色,戒》里,易先生告诉王佳芝这是天津起士林的一号西崽出来开的。“张爱玲有点误记了,平安大戏院边上的这家是飞达,跟起士林没有关系,但他们的几样拿手西点她说得对。”我信朱先生,他到八十八岁为止为商务印书馆译了十四本名著。

飞达的店主卡尔·费德勒(Carl Fiedler),1913年就在上海创办西点及咖啡馆,店名由最初的店主名号Café Fiedler变为后来高大上的Café Federal(读音接近,也是中文飞达的得名由来),开设在百老汇路(今虹口大名路),后又在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口设了分号,门牌是静安寺路1199号。张爱玲还记得飞达的“乳酪稻草”,只是弄错了它的缘起。而李安在同名电影中索性在那个非常接近的街角场景中,把飞达置换成了凯司令。

可记错一点点也没关系,起码张爱玲不知道,平安大戏院和飞达咖啡早已关张,现在,这里摆的是Zara跟Massimo Dutti,假如路过此地,她能做的,不过是“假装找人匆匆扫视一下”,赶紧拉门,走掉。

录入编辑: 朱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