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与诺拉
朗诵、舞蹈、沙龙、放映、诺拉之吻,一场以致敬乔伊斯为名的文学之夜。乍一听,这很“单向空间”,却不怎么“乔伊斯”。
乔伊斯的夜晚,怎么想都应该更咸湿一点:像《青年艺术家画像》里,16岁的斯蒂芬紧紧依偎在妓女的怀中,“歇斯底里地嘤泣”;像《尤利西斯》里那样,充斥着跛脚的少女和洁白的乳房;像写给娜拉的信里,“我在你身体里连续挺了好几个小时”……
更私密一点,像《最危险的书》中提到的莎士比亚书店。西川说,“那个书店里有好多床,你可以躺在那,你可以躺在那看书,你可以睡觉打盹。在这个书店你摆几张床试试,气氛立刻就不一样了”。
或者更暗黑神秘一点,像乔伊斯陷入写作时那样迷信,“黑猫和希腊人预示着好运”,“在屋里打伞意味着厄运”;像《芬尼根的守灵夜》里,亡者躺在河岸,爱尔兰甚至世界的历史和未来,就像意识一样从眼前流过,“变化无穷,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正适合一个夜晚篇”。
还好,所有的形式都将被乔伊斯的魔力消解。西川说,我们不能像朗读《红岩》一样去朗读《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伟大,但不是《红岩》式的伟大,它是一个发明,是一场奔向地狱的革命,不能把它当成一部伟大的高不可攀的书,如果一天到晚之乎者也,就感受不到色情的部分。
朗读者
嘉宾们也没有发表严谨的文学评论,他们乐于扮演读者的角色,甚至是听起来不那么称职的读者——西川、阿乙、戴潍娜和王敦都没能完整读完过《尤利西斯》。
据西川介绍,读不完乔伊斯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图书馆里的《尤利西斯》永不都是前几十页已经发黑了,后面还是新的。乔伊斯自己说,这个书写出来,就是让那些教授们啃五十年啃不完。《芬尼根的守灵夜》更读不了,读者可以打开任何一页开始读,读两页就可以搁下了。
戴潍娜说,乔伊斯有点像是在等待世界拒绝的一个作家,只有极少部分人能了解乔伊斯所创作的风景的全貌,但吊诡的是,正是这种不了解,构成了我们对乔伊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根本的了解。
阻挡阿乙读完《尤利西斯》的是他身上某种“刘伯温”的东西,抑制了他对都柏林那些掌故的理解,“那是一个欧洲的故事,我是一个中国人”。但是每次看到书架上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和《尤利西斯》,他心里就会感受到一种崇高的召引。在他看来,艾伦·坡、欧·亨利、莫泊桑或者卡佛是可以僭越的,但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这样的雪山只能去仰望,他们是人类剩下的最后几个作家。“翻到这些伟大作品,会觉得它每个句子都像光一样的在海面上跳跃,感觉特别舒服、特别伟大。但是又觉得好像这个事情跟自己关系不是很大,这个是比较让人绝望的地方。”
王敦认为,自己没能读完的原因是它过于艰深,读它的乐趣并没有能够支撑自己花很多的精力、脑力和情感的投入。但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阅读者,他认为《尤利西斯》一定是一部有趣的小说,因为里面有大量的典故和互文性,对着注解读会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读不懂、什么地方能够get ,如果要进一步深挖,需要对《圣经》、天主教文化、爱尔兰历史有很深刻的了解。而《最危险的书》恰好为《尤利西斯》提供了“上下文”。
或许,这是现场所有读者当天晚上最大的收获,终于不用再为没有读完《尤利西斯》而感到羞惭。乔伊斯虽然绝不讨好读者,但也不想故弄玄虚将读者拒之门外。
诺拉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