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粗野与真实的野兽派建筑

2018-05-02 09:08:30    艺术与设计  参与评论()人

BRUTALISM一词直译为粗野主义,柔点的说法中文也翻译做朴野主义,用得多的是“野兽派”,总之词儿里带点叛逆和批评的意味,本不是指专门的建筑流派,也没有出现引导性质的团队或建筑师,仅仅是一种审美上的巧合。在20世纪的50-70年代,世界各地冒出许许多多不带有任何外修饰的素混凝土建筑物,它们在多数常人看来像是没有完工一般,直白地裸露着混凝土模版浇筑的分缝痕迹以及暴露在外的管线、结构构件。

> 美国建筑师山崎实在1960-1979年设计的巴列维大学(今设拉子大学),伊朗,设拉子

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些像是没穿外衣的建筑物由于时间冲刷出的青苔和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竟然成为了社交网络中竞相拍摄的主角之一,探访并记录这些素颜大楼甚至一度成为西方主流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尤其在当代建筑越来越强调形体和表皮的时代,野兽派建筑近年来在城市中带来的不真实感似乎成为了人们趋于并乐于发现的亮点,巧合的是,似乎任何一个现代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的建筑,给野兽派建筑拍照甚至引起了专业建筑机构的关注,那就是秉持着一贯严谨学术作风的德国建筑博物馆。

> 法国建筑师Paul Herbé和Jean Le Couteur在1955–1963年设计的圣心大教堂,阿尔及利亚

德国建筑博物馆做了一件似乎故意引发更多民众参与并将其文献化的展览,名为“粗野主义的求救- 拯救那些混凝土怪兽!”(SOS BRUTALISM – Save the Concrete Monsters!),展览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展览时间为 2017年11月9 日至2018年4 月2 日。与传统网络展览不同,线上部分与社交网络发生互动,民众们可以不间断的拍摄并上传这样的建筑物照片,而德国建筑博物馆则通过专业分析和讲解将这些照片中的建筑物的出处、建筑师、建成年代等信息补充完善,德国建筑博物馆称线上部分的展览为“全球性事件”,听起来野心很大,不仅是借着社交网络来进行建筑理论普及,甚至带有一些建筑文化再教育的课程逻辑在内。截止到2018年1月,网站上已经有了 1000多栋野兽派建筑物出现,并按照建筑的所处大洲、国家、功能、建筑师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分类,分类中甚至带有是否面临被拆除的危险以及部分已经拆除的标注。

> 马兰欧尼学院,米兰,意大利,1955-1957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建筑视野兽派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