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你好,疯子》:戏剧甩给电影的又一记闷棍

2016-12-21 15:11: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你好,疯子》:戏剧甩给电影的又一记闷棍

你好,疯子》:戏剧甩给电影的又一记闷棍

◎任凡

关键词:电影《你好,疯子》

和前一阵子大热的《驴得水》一样,《你好,疯子》也改编自原创舞台剧,而导演饶晓志似乎与电影的渊源更深,比如他的早期舞台作品《你好,打劫》就套用了西德尼·吕迈特经典影片《热天午后》的故事壳。而饶晓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特别善于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先借鉴经典把观众“诓”过来,再结合舞台独有的艺术形式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矛盾与冲突,讲述一个特别本土化的故事。

《你好,疯子》的开局依然直接而凶狠,很容易让人想到被恐怖片发烧友奉为圭臬的《电锯惊魂》,七个素昧平生的人醒来以后发现被困于一个暗无天日的封闭空间,是绑架吗?他们虽各有职业却明显并非什么成功人士。是报复吗?七人都是人畜无害的小老百姓且互不相识。正当观众和他们一起蒙圈之际,他们忽然发现,七人中那个叫安希的女孩,好像和大伙有些不一样。

影片很快戳破了观众对于恐怖片的期待,镜头运用不仅丝毫未曾沾染国内劣质恐怖电影的诸多恶习,你甚至完全找不到尖叫和血浆的套路。七种人格像新削的铅笔,齐刷刷刺破类型片的保鲜膜,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渐清晰到纤毫毕现。他们好像你的邻居和朋友,你不再觉得他们与你无关,与此同时你发现来自内心深处的真正的恐惧正在被慢慢激活。正如本片编剧雷志龙所说,这部电影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前半部分蕴含着极强的隐喻,七人从不知身处何地到发现正在被当作精神病人进行治疗,于是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如何逃出去,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问题的清晰,解决问题的出路又成了焦点,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能够带领大家找到方向的人,于是围绕着话语权的抢夺展开了对权力的滥用、彼此的利益倾轧、浮夸的谎言和弱肉强食的价值观,这简直就是半部人类社会发展与革命史的浓缩版。正当观众与剧中人一起觉得无路可退时,剧情忽然来了个惊得人脊背发凉的大反转。影片后半部分跳出了之前构建的宏大叙事的框架,直指人们关于重塑独立人格的期盼以及随之建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整体来看,影片铺陈从宏大到细微,过渡自然流畅,完全没有割裂感,叙事文本扎实,逻辑严密,想说的和想说又不能说的,全都一目了然。

一直以来,国内戏剧圈是有些看不起电影圈的,觉得那是小兄弟,对老大哥应该常怀敬畏之心。然而小兄弟这几年发达了,动不动开出保时捷来碾压老大哥。老大哥当然受不了,一边呕着老血一边拿出两部这几年舞台上夺目的原创剧本来电影界砸场子。看!这才叫叙事,这才叫人物,这才叫隐喻!这样的现象很有意思,映射出埋藏在戏剧人内心深处的小高傲。他们冷不丁出来拍一个电影,然后转身就走,不带走一片云彩,好像是来教训不成器的徒弟。从徐昂、周申再到饶晓志,甚至孟京辉都曾经拍过一部叫做《像鸡毛一样飞》的电影。然而,云彩是没有带走,却留下了一屋子演员——开上了保时捷的演员们再也不愿回到舞台上重归寂寞。

其实,戏剧与电影终究是两种艺术形式,也无所谓雅俗高下,各自都有精品大师,各自也都有鱼目混珠。然而《驴得水》和《你好,疯子》让我们终于隐隐约约看见了横架于戏剧与电影之间的那座桥,两端的人持续交流往复才能碰撞出更为耀眼的火花。像饶晓志一样将来源于电影的灵感经过加工后再对电影进行反哺,才是健康的艺术生态。观众们需要持续不断的好作品的滋养,而这绝不是目前高度套路化的网大和所谓的减压喜剧能够胜任的。我们希望戏剧甩给电影的不只是一记略带挑衅的闷棍,更该是激励彼此的接力棒才好。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你好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