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李晶:鲁迅在英文世界中的传播(2)

2016-10-18 14:15:06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鲁迅选集》与《中国小说史略》

海内外译者在翻译鲁迅作品时普遍采取了译介结合的形式。从上世纪的早期译作,到二十一世纪香港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教材,正文前后常附有对鲁迅家世生平、创作背景、思想理念的介绍。在所有译者当中,杨宪益先生所起的推介作用是首屈一指的。

杨宪益、戴乃迭对鲁迅的翻译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牛津求学时期,当时他们就翻译过《野草》与《朝花夕拾》中的篇章;1940年归国之后,他们在中央大学和国立编译馆任职期间也在翻译鲁迅作品。五十年代初开始,北京外文出版社向全世界大力推介鲁迅作品,诚然是国家外宣政策所需,但杨宪益、戴乃迭对鲁迅作品的熟悉、推崇与大量译稿的储备,在选题的确立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五十年代开始的四卷本《鲁迅选集》,选篇、注释与出版进度的把握,都有杨宪益、戴乃迭的深度参与。

这套英译本首版第一卷出版于1956年,至1961年全四卷陆续出齐;1964年第二版,关注者较少;1980年又出了第三版。每次再版都有改动,多为增补,两位译者也在对译文反复打磨。第三版的修订和增补最为明显,增入旧版成书后又发现的鲁迅佚文。1973年版《无声的中国》里包括的《娜拉走后怎样》等文章,也在第三版中补入,部分作品的译名与正文也有修订。这套《鲁迅选集》是外文社早期的重点出版物,也是该社及其他国家将鲁迅作品译成多种小语种译本的底本,对于鲁迅作品在世界上的传播居功甚伟,其历史背景与内容特色均值得一提。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进入外文社工作后不久,杨宪益就主动向单位提议,应该系统地将鲁迅作品译成英文,这一建议得到了首肯与支持。这套文集的内容编选主要是杨宪益和冯雪峰合作完成。冯雪峰是鲁迅生前友人,当时又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编辑组组长,二人合作既能详细了解鲁迅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确定译介重点;更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鲁迅作品搜集、整理工作中的新成果。1980年新版(1985年二印)的护封上这样介绍:“这部四卷本的选集已将作者最重要的作品收录在内。”是否如此呢?不妨对选集内容细观一番。

《鲁迅选集》除第一卷为小说、散文诗与回忆散文选之外,后三卷全部为杂文选。各卷编排均按作品写作与成书年代为序,并在目录中注明。第一卷收有小说十八篇、散文诗十九篇和回忆散文九篇。小说部分涉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并收有《〈呐喊〉自序》一文;后两部分则分别取自《野草》和《朝花夕拾》,全卷作品时间跨度为1918至1926年。(1985年版中又增入鲁迅写于1936年的《女吊》和《我的第一个师父》两文。)

第二卷共收杂文七十四篇,系从《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与《而已集》中选出,作品时间跨度为1918至1927年。(1985年版中又增入《无声的中国》等文。)

第三卷收杂文九十七篇,系从《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与《准风月谈》中选出,作品时间跨度为1928至1933年。

第四卷收杂文七十六篇,系从鲁迅最后四本杂文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文集》《且介亭文集续编》《且介亭文集末编》中选出,时间跨度为1934至1936年。

综合来看,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陆续出版的四卷本《鲁迅选集》已经将鲁迅全部作品收录大半,八十年代新版又有增补。正文内容之外,每卷文前均附编者前言。四卷本前言体例统一,内容均为选编情况的详细说明、该集作品写作时的历史背景介绍、鲁迅在该时期内的思想与写作重心分析,并在书末简要介绍未入选集中的作品,说明未加收录的原因。此外,第一卷正文之前、编者前言之后,还收入冯雪峰的长文《鲁迅生平及他思想发展的梗概》。第四卷正文之后,又附有鲁迅译著年表与中国历史系年表各一。通过这套选集,读者尽可对鲁迅简洁明晰、犀利而不失幽默的写作特色有所领略;而编者前言中的介绍与附录译著年表,又为读者了解鲁迅文学活动的全貌提供了最大的可能。这套选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受到海外学人的关注,迄今仍是英文世界了解鲁迅杂文作品的主要用书。

海外学术界多为推崇的一部鲁迅专著是《中国小说史略》,此书的英译也是杨宪益、戴乃迭合作完成,迄今未见其他译者复译。英文版初版于1959年,布面精装,封面标明此书是当时外文社“中国知识丛书(ChinaKnowledgeSeries)”的一种。这也是鲁迅此著的第二个外语译本,仅迟于1935年出版的增田涉所译日文本。

鲁迅原著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是首部对于中国叙事文学的系统梳理与分析。英文版虽翻译于“大跃进”期间,时间有限,但还是很见用心的。正文前有英文“出版说明”,应为译者撰写。其中阐明,这部小说史是鲁迅根据1920至1924年间在北京大学讲授小说史的讲义整理而来,并简要介绍了原著的成书与出版过程,说明1930年版是中文定稿。正文后有附录两种,均为相关资料的英译:一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是《〈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这就是译者匠心所运之处了。两文前都有简要的译者说明,交代资料来源与译介宗旨。“变迁”说明中交代此文“近年来才发掘出来,过去未见于鲁迅作品集中……鉴于这些讲稿与《中国小说史略》的问世时间相去不远,或可作此书的一个概要来看。讲稿对书中一些观点与论述有所扩展,对于研习中国古典文学与小说史的读者而言应是很有价值的材料。”并附注此文原为1924年7月鲁迅在西安讲学的讲稿,经他本人修订后收入1925年印行的《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集(二)》。而“日译本序”前的文字则说明了此文首见于日本东京赛棱社1935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日文版。

《中国小说史略》中文底本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出版的第一版《鲁迅全集》,出版时间是1959至1961年,主持编辑工作的也是冯雪峰。值得关注的是,《史略》收入《鲁迅全集》人文版初版第八卷,该卷还收录了《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作为附录,卷中并无《史略》日文译本序一文。外文社的鲁迅作品英译本虽以人文版为底本,但从中英文内容的差异及《史略》出版说明来看,两位译者并非简单将原作译成英文,而是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尽量搜求相关资料附上,为英文读者呈现一个较为全面的鲁迅面貌。从再版情况及域外书评来看,这种努力也的确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英译《中国小说史略》自1959年初版后,分别于1964、1976年出了第二版、第三版,2009年,外文出版社仍有新印,系该社“学术中国”丛书(ChinaStudies)之一;2014年,美国ChinaBooks公司又出新版,依然保留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正文前约请美国汉学家、《三国演义》全译本译者罗慕士撰写了新版前言,文章虽短,却是当代英美汉学界学人对此译著的评价,不妨一观:

原书虽是数十年前为中国受众而写,但对世界各地研究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学生与学者而言,这部“史略”仍然必不可少,颇具启迪。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