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孔裔隐居的南宋古村为何向全世界招募村民?(3)

2016-10-26 16:33: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一万小的时候,“家庙”是当地稻谷加工厂,每当夜晚玩耍经过端公墓,他都吓得一溜烟地跑过去。他只记得大约在1996年,一群人进了村,有人指着他家的石头墙说,“这个不能拆,一定要保护好。”

因为隐在深山,榉溪家庙又一次被人遗忘。直到浙江东阳的建筑专家洪铁城梳理当地资料、找建筑专家论证,前后耗费了10年时间,最终确认了榉溪孔氏家庙的身份。

中国第三处孔子家庙

“家庙”,毕竟与各处的孔庙不同,是孔姓家族尊宗祭祖的重要场所。因孔子地位尊隆,故称为“家庙”。

最初的榉溪孔氏家庙与衢州南宗孔氏家庙同为朝廷敕建。元明清以来,几度兴衰,代有修缮。现存的榉溪孔氏家庙并不在原址上,主体上是清代中晚期的建筑,由门楼、戏台、天井、前厅、穿堂及二小天井、后堂等部分组成。榉溪家庙供奉孔子和榉溪孔氏始祖孔若钧和孔端躬,既是家庙还是宗祠,是榉溪孔氏子孙八百多年来血脉延续和文化传承的物化记载。

后堂的祭台上,供奉着祖先的牌位。祭台前的两个后金柱上保留着一副对联,“脉有真传尼山发祥燕山育秀”,“支无异派泗水源深桂水长流”。联文中的“尼山”、“泗水”在山东曲阜,“燕山”、“桂水”就在榉溪村。

一万颇神秘地把我引到几根梁柱的石质柱础下,有瓜棱形、有圆形,不尽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年代久远的石头柱础上铺了一层淡绿色的青苔。“南宋的”、“元代的”、“明代的”、“清代的”,他无不自豪地介绍着。因家庙屡毁屡建,三易其址,现今的家庙是由历代家庙遗存的构件集合而成。

厅堂中缝是抬梁式木构架,边缝是穿肚减柱式木构架,四周用空都灌肚砖墙围护。内部空间不设隔墙和门窗,因此显得空间十分宽敞、流通。

大厅的檐柱,有木雕的牛腿和梁枋,梁上雕有双龙抢珠、牛腿上雕着狮子。家庙原有的御赐“万世师表”金匾早已被毁。

“文化大革命”家庙被洗劫一空。御赐“万世师表”金匾,灵巧精致的“龙庭”,成千上万的列祖列宗牌位,连同《孔氏宗谱》全都付之一炬,仅存一座孔庙。1988年,有人提出“拆家庙,建剧院”的建议,七十四代繁丁公获悉,奔走呼号,村中族人集聚家庙,老人们说,拆家庙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过去。家庙才免于劫难。

2006年5月,榉溪孔氏家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溪孔氏家庙是我国仅有的三处孔氏家庙之一。

村庄活化:郑芬兰和她的土布

见到“村长”郑芬兰,她正和村里的“织女”们在一起织布。“织女”们的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使用着改造过的小型织布机,梭子如小船般左右穿梭。郑芬兰是榉溪的名誉村长,她不姓孔,却当了榉溪村的家。

“我是名誉村长,就当个接待员吧。”郑芬兰快人快语,是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土布”和“徒步”是她的两大爱好。郑芬兰的老家,在榉溪所在的磐安县的另一个村。那是一个有一千多户人家的大村,有一条河穿过村庄。小时候的郑芬兰也住在老宅里,枕河而眠。后来,他们一家搬进了城,村里的老宅院也都拆了。榉溪对她来说,有家乡的亲近感。她的土布“非遗”传习所在杭州,但是她经常在城市里就糊涂地迷失了方向。“我回到村庄,可以靠河水的走向来辨别方向。”郑芬兰说。

尽管热爱村庄生活,她依然没想过要做榉溪的名誉村长,直到文广新局的女局长潘琳琳找她的第五次才有所松动。那天杭州城暴雨如注,潘琳琳约了她,车子却堵在马路对面过不来。因为时间紧迫,潘琳琳冒雨跑来,衣服湿透,还跑断了一根鞋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