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思想 > 正文

为什么人们崇拜李小龙,却看不下去他的电影?(4)

2016-03-17 09:07:48  知中ZHICHINA Echo    参与评论()人

骑士比武和中国的贵族比武,都是把生死搏杀变为体育竞争。善待俘虏、善待失败者、救死扶伤、荣誉大于生死──这个是全世界的武文化共通的地方。在东西方的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贵族生来就是士兵。身为贵族你要冒生命危险去战斗,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李小龙电影是否可以说是表达了「武德」?

徐浩峰: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就很典型地表达了「武德」。在《猛龙过江》的结尾,李小龙饰演的角色把衣服给空手道最强者盖上的这个情节,就涉及到了荣誉、最强者、尊重对手等等「武德」相关的准则。他拍这节就是很典型地把暴力体育竞赛化。

电影中两个人实际上是在进行生死搏杀,但并不是一上来就暗算。他们和奥林匹克运动员一样,开始前先各自做准备活动,随后有一个明确的、双方认可的开始比赛的时刻。中间分出胜负以后,李小龙一直劝那个人不要和自己打。但是他的对手视荣誉感大于生命,虽然知道自己打不过,但仍然追求荣誉。

而李小龙知道自己把他杀死了的时候,非常难过,所以想让他死得体面,就拿衣服给他盖上了。这就是东西方共通的贵族文化的特征──古代的武道文化。

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批研究李小龙的人知道李小龙在研究尼采,便说《猛龙过江》里的情节是李小龙受尼采哲学里的「尊重你的敌人」「敌人比朋友更重要」这些思想的影响。尼采确实这么说了,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和孔子有相似的地方。

尼采本身一直说自己是波兰的贵族,但是他家已经没落几代了。尼采小的时候并没有过上贵族生活,所以在思想上一直想搞明白贵族的思想,于是运用古代的贵族文化意识来比较评判基督教。但是我更相信李小龙的这段电影情节安排并非只是受了尼采的影响,而是东西方带有武力特征的贵族文化的共通点。

中国传统,是直到秦国才出现杀俘虏的事情。以前的中国是不杀俘虏的,而且逢到节庆日还要把俘虏从囚禁的地方给放出来,一块吃喝。它是这样的一种文化。

-李小龙的电影中多有民族主义的表现,武德中是否包含民族主义呢?

徐浩峰:李小龙是民族主义的一个符号。他演的4部电影其实都表达了对洋人的仇恨,包括他在好莱坞演的《龙争虎斗》。但是,其实李小龙本身是一个非常西化的中国人。他和香港好多人之所以处不来,就是因为他17岁就离开了香港,之后10多年的时间一直都和外国人生活在一起。小学到高中的东西已经变得非常淡薄了。李小龙实际上有很多西洋朋友,而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八分之一的德国混血儿。

全世界最崇拜李小龙的有两种人。一种是黑种人,他们觉得李小龙是一个国际主义者。李小龙生前和白种人、日本人、菲律宾人、朝鲜人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截拳道的思想也可以基于其他人种的武技基础发展。

黑种人崇拜李小龙,觉得李小龙代表了「平等待人」这个概念。他们看李小龙的电影,没有看到中国人所受到的不平等和愤怒,而是看到了黑种人的不平等和愤怒。为什么李小龙的出现令华人世界为之振奋?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有才华的人。

我们种族里面有这样有才华的人,是一种振奋。而黑种人视李小龙为全世界有色人种的出色代表,把他当做自己人。之前我看过报道,说是到美国以后,如果想和黑种人做朋友,那就和他们聊李小龙。而成龙和李连杰进军好莱坞也有一个特点,便是与黑种人合作。成龙主演的《尖峰时刻》,里面的搭档是一个黑种人,李连杰主演的《罗密欧之吻》等电影,和他谈恋爱的女主角往往也是黑种人姑娘。这是因为他们的市场很大一部分是黑种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