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思想 > 正文

“洋节”一定要过吗?

2016-11-03 17:27:00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外国过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人做过系统调查研究。国人过外国的节,倒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至少有些“洋节”受到了追捧。

西方的万圣节,竟然让南瓜老倭瓜热销,何其怪哉?据北京望京便民菜市场的一位菜贩说,这两天南瓜热卖,很多年轻人买南瓜,不少年轻的父母也来买南瓜做灯。原来,这是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留的“家庭手工作业”。有的家长有意见:“教孩子学着过洋节,总觉得有点儿不妥。”也有的家长在网上说:“端午的时候怎么不见布置作业包个粽子呢,咱传统的节日怎么反而不招待见了?”

应该让孩子从小就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不是过外国的节日。“洋节”,是西方文化的载体。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印象,有记忆,有习惯,让孩子们做月饼、糊灯笼、包饺子不也是“手工课”吗?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倾力教孩子们中国文化,而不是首先学习外国文化,“本”不固则“枝”难长。中国孩子的“根”是中国文化,根基不深,成材也难。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本质不同,也是世界不同民族繁衍发展的源动力。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坚守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究其内在原因是民族文化的力量吸引,是中华民族文化强烈归属感的驱动。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是情感,也是文化,是把个体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文化血脉,是一个人与本民族之间剪不断的脐带,是一个人的终生烙印。不管你走到哪里,主观上如何改造,民族文化的烙印是去不掉的。

对外来文化包容、宽容可以,纵容不值得提倡。从晚清开始中国就已经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过洋节就是文化的一种“渗透”形式。这几天,一进商场,就能看到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销售,据说都是万圣节的装扮,多少有些尴尬。学习西方,了解西方文化也要讲方式讲方法,不能学了西方文化丢了中国文化这个“根”,忘记了老祖宗的“本”。

在我们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是怎么认识和对待传统节日的?当我们对万圣节、圣诞节这类西方节日充满热情时,也该投入更多的情感去真正认识和对待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也该把传统文化手把手递到下一代手中,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有灵魂的民族才有未来。保护、继承和弘扬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树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要有的自信。文化自信,要从每一个细小处开始培养,过好我们自己的“中国节”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