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当流行文学渗透大众生活,学界不该对其视而不见(1)

2016-12-30 15:13: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当流行文学渗透大众生活,学界不该对其视而不见

流行文学渗透大众生活,学界不该对其视而不见

流行文学往往不被学界纳入重要研究的范畴。因为其通俗的特性,这也构成了一部分学者对它的固定成见。然而近年来,《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冰与火之歌》等小说以改编电影、电视、周边衍生品等多种形式渗透大众的文化生活。这些流行小说值不值得进行专业文学研究,如何研究?与经典文学研究的关系又该怎样处理?这些都成为学者关注的话题。有学者认为,一部流行的文学作品是不是经得起检验,我们要有一定的耐心来等候时间的判断。———编者的话

对话人

嘉宾:陆建德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金衡山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采访:钱好本报记者

《三国演义》《水浒》成为经典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应该看到,经典也是处于不断建构的过程中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文学研究,研究的是很小一部分人读的作品,而不是大部分人在看的书。虽有偏颇,却也道出了流行文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如何看待这种文学研究方向上的偏重?

金衡山:无论中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经典作品。这种强调经典的研究趋势,至今在学术界也是主流。这其中当然有一个原因:文学研究是一个惯例,大学教什么内容,学生读什么东西,都是一种传统的延续,跟前人一脉相承,这点很难改变。

从技术方面来说,做研究、写论文都需要参考前人已有的文献资料,而关于当下最新流行文学的材料很少,这也会给研究带来限制。即便到了今天,一些学者对流行文学依然有很深的成见,这点我可以理解,但并不赞同。我认为什么都可以研究,但前提是要有理有据,要跟文学研究的传统挂钩。所以关键不是研究什么,而是如何研究。

举例来说,对金庸小说的研究在今天已经比较普及了、成熟了,但最开始研究的人也遭到过指责。因为很多文学研究者有个成见,一定要把作家跟其他人作比较,他们认为值得研究的是文学史上的经典,金庸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换另一个角度来说,做金庸研究,也必须知道传统经典,能将通俗、流行的研究对象放在已有传统之中,才可以站得住脚。

陆建德:在学校里,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最好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不能把阅读书单开得无限长。因此,教学时必须有所取舍,一般会尽量把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作品教给学生,当代通俗作品的数量会稍少一些,比如教美国文学一般不会挑丹·布朗。不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范围之余,也可以多读闲书、杂书,要抛弃掉“highbrow”(高雅)的观念———这个单词很形象,拆开来就是“高眉毛”,认为自己欣赏趣味很高。钱钟书就是什么书都读,《007》他也很喜欢。当然,成熟的“杂食读者”需要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自己的选择和品位。

现在国内一些流行文学研究依然不被重视,其中大概也牵涉到立项的问题。高校老师都需要申报项目,如果研究的著作、作者相对有名,评阅者会比较熟悉。如果报的内容非常专精,立项可能较大。相反的,研究当代流行作品,获得批准、资助的可能性或许就会小一点。

关键词:流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