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故宫里的古树名木:“活的文物”也是“国之瑰宝”(2)

2016-12-26 17:08:33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古华轩因古楸树而得名

乾隆花园里有百余棵古树,有古楸、古柏、古松、古槐以及丁香等。这些古木中,尤以古华轩前的“古华楸”名气最大。它在明朝嘉靖年间种植,距今已四百多年。

楸树因其花呈紫红色,有“紫气东来”之寓意,一直被道教视为“仙木”,并在道观中广泛种植楸树。而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因此,他下旨在宫内广植楸树。乾隆花园的古华轩正是乾隆皇帝下旨为宫内的古楸树“古华揪”而修建,乾隆还为“古华楸”写有楹联一幅和题匾诗四首。楹联为“清风明月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题匾诗之一云“树植轩之前,轩构树之后。树古不记年,少言百岁久……”对联和匾额诗至今悬挂在门前和轩内。

古华楸高矗在古华轩的门西侧,它的主干向东倾斜,如今已用一根长长的铁管支撑起来,正好和古华轩融成一景。在古华轩的西侧假山石上,也挺立着两棵古楸树,它们比古华楸还粗大。

园中一殿院内有一棵清乾隆年间种植的白丁香,高达二层阁楼,是北京的“古丁香之最”。宁寿宫的门里东西各有古松9棵,被称为“十八罗汉松”,其中以“迎客松”和“矬松”为最。

慈宁宫花园里也有百余棵古树,花园门内的两棵明代古银杏是北京市区内最古老的银杏。院内的紫、白玉兰是慈禧心爱之物,咸丰皇帝曾给园内咸茗馆前的玉兰题诗云:“咸茗馆前三月半,紫云白雪玉玲珑……”

故宫建福宫花园建于乾隆年间,以牡丹和古松著称,在延春阁殿前是一大片牡丹。春天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姹紫嫣红,满园春色,那时,帝后们不但携皇子、公主们前来游玩,也赐请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来园观赏。在建福宫内有一清澈湖水,湖南岸有一古松,古松倒影在湖水内,故名“一泉松”。可惜花园在民国时被大火焚毁。

在故宫的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古树名木。因自周代起,我国的皇宫里就开始种植吉祥昌瑞的槐树,故槐树又有“宫槐”之称,所以故宫里古槐很多,最著名的是武英殿断虹桥畔的18棵元代“紫禁十八槐”。据《旧都文物略》记“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饶兴致”。因在宫内到处是宫殿房屋,而这里是难得的一块有自然野趣的开阔地,尤其到盛夏,满眼青翠,宫里的人们来到绿冠如荫的古槐下。在明清两代,王公大臣们出人西华门都要路过十八槐,慈禧去颐和园来回也路过这里。

英华殿种有菩提树

故宫的英华殿是宫内从事佛事活动的主要地方,所以这里植有两棵明代的佛门圣树“菩提树”(它们也是北京的“古菩提树之最”)。这两棵树相传为明万历皇帝生母慈圣李太后(即京剧《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李娘娘)所植,其中碑亭东边的一棵,因在弯曲的横干上,又向上生长着九个大枝,故名叫“九莲菩提树”。

李太后在宫中好佛事是出名的,她把自己比喻为“九莲菩萨”的化身,经常到“九莲菩提树”下祈福祷告。据《清宫述闻》载“明代英华殿,有菩提树二,慈圣李太后手植也。高二丈,枝干婆娑,下垂着地,盛夏开花,作金黄色,子不于花羝生,而缀于背。深秋叶下,飘扬永巷……”在《天启宫词》中有句“依殿荫森奇双树,明珠万颗映花黄。九莲菩萨仙游远,玉带王公坐晚凉”。乾隆皇帝写有《英华殿菩提树诗》,并刻在碑上立于殿内,今诗碑仍在。后来,乾隆皇帝又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写下《英华殿菩提树歌》。

海棠和梨花等是宫中的名卉。在妃嫔们居住的西六宫之一——永寿宫海棠院内,还有两棵清代的海棠。每年春天,海棠花盛开时,满树粉红。海棠是我国名贵的花木,和玉兰、牡丹、桂花有“玉堂富贵”之称,乾隆曾写有“御制海棠诗”。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梨花院有两棵明代梨树,春天梨花盛开,如玉砌冰雕、洁白如雪。承乾宫在清初为顺治爱妃董鄂妃的住所,梨花为董鄂妃心爱之物。承乾宫的梨花也会使人想起《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因黛玉葬的就是梨花。

以上所述,只是故宫内古树名木的一部分。它们大多种植于明清两代,但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尤其是宫内的古柏群和散株古柏遍布各殿,把故宫点缀得古香古色。又因它们是有生命的机体,也给故宫增加了神秘色彩。这些“活的文物”和故宫里的宫殿、珍宝文物一样,也是“国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