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法研究又出新成果
——《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全三册)》新书发布会
2018年1月20日上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全三册)》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首农香山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2017年岁末,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甲骨文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文化热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此之际,《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问世,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与普通大众更好地创作和了解甲骨文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参考资料。该书是由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首任院长贾书晟教授主编,研究院同志合力编著的一部甲骨文书法研究力作,也是贾书晟老师继2005年编著的国内甲骨文书法研究第一本专著《汉字书法通解·甲骨文》之后在该领域做出的又一项重要贡献。
全书共三卷,分别为《综论》、《甲骨文常用字书体分类字编》、《甲骨文书体分类拓片萃编》。该书在吸收了甲骨学界对卜辞分期断代和类组划分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按类组对甲骨文不同书体的书法特征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各组文字笔法、结体和章法特征,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对各组拓片和甲骨文常用字字形进行了精选,不仅为广大的甲骨文书家提供了方便有效的使用工具和学习途径,也为甲骨文书法研究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是沟通甲骨学与甲骨文书法两个领域的一次开创性研究。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中国书法全集·商周甲骨文卷》主编社科院考古所刘一曼研究员,社科院考古所曹定云研究员,社科院历史所杨升南研究员等专家学者,该书责任编辑文物出版社张玮主任以及国礼研究院院长吴向明,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央机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欧德顺,吉林市甲骨文学会会长、本书参编者赵洪喜,国开中瑞朗荣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李延荣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本书作者之一兼特约编辑付艳晖女士主持。会上,王宇信先生、宋镇豪先生、刘一曼先生与主编贾书晟教授共同为新书揭幕,并与全体作者及编委合影留念。
主编贾书晟教授介绍了新书的主要内容,同时阐明了该书的写作动机和希望达到的社会效果。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由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董作宾等首先开创了甲骨文笔墨书法这一领域之后,时至今天甲骨文书法已从甲骨学家转移到书法家手中。虽然都力图出新,但由于甲骨资料匮乏,限制了对甲骨本身的熟悉和了解,加之近现代受外来美学思想的冲击和流行书风的影响,使甲骨文书法的创作离甲骨文的原汁原味越来越远,乃至将近百年历史的甲骨文笔墨书法,陷入了发展瓶颈的尴尬境地。由于历时二百多年的殷商甲骨文,并不只是一种书体,学界已把不同书体的卜辞划分成不同的类组,分别以其中某一贞人的名字来命名。七年前在京师大学堂甲骨文书法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王宇信荣誉学部委员根据甲骨文书法的发展现状,响亮提出“甲骨文书法必须回归甲骨,再走出甲骨”的口号。这本书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酝酿动笔的。
王宇信先生对本书的出版致以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了本套书的价值,认为“本书是目前甲骨文书法界最高水平的著作”,对引领甲骨文书法发展方向必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将对当代甲骨文书法界产生重要影响。在谈到当前甲骨文书法状况时,王宇信先生批评了当代甲骨文书法随意“造字”现象,和市场上一些甲骨文小字典字无出处、错误百出的现象,并指出,甲骨文书法文字规范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项长期工作,并对贾书晟教授一直主张的“甲骨文不宜用来书写长篇幅作品”表示赞同,同时肯定了研究院多年来为弘扬甲骨文化所作的努力。
宋镇豪先生是起草甲骨文“世界记忆名录”申报材料的专家,会上首先讲述了申报相关背景和历程,提出对保护甲骨文的热切愿望。宋先生对本套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之余,深切地感慨甲骨文虽长久以来被称作“绝学”,但今天看来,甲骨文不会“绝”,会一直被传承延续下去,而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也需要社会上多给一些“暖”。当前甲骨文书法界存在很多弊端,很多书家写出的甲骨文连甲骨学专家都不能识读,本套书的工作是“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是“一道彩虹”、“一座桥”,贯通了学界研究最新最前沿的东西和书法界未来发展的方向。宋先生引王岐山所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肯定了研究院如此用心做事,前途无量,并对研究院寄予殷切厚望。
刘一曼先生是研究院的顾问专家,此前亲为该书作序。此次到会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与肯定,认为“本书的出版必将会推动甲骨文书法健康地向前发展”。研究院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编写此书的三年来刻苦钻研,了解甲骨文研究的最新动态,这种坚韧的毅力令人感动,希望以后再出一个续编,研究总结所选七组之外的其他各组文字艺术特征。
杨升南先生认为,这是甲骨文书法领域一部奠基性的著作,不但理论上明确阐述了甲骨文是什么,且为看起来有些混乱无序的甲骨文拓片材料理清头绪,发掘其书法价值,并提出了一套回归甲骨的学习方法,即回归甲骨,研究拓片。针对很多学习者见不到原片又买不起大部头资料的难题,此书对拓片精选加归类,方便了学习研究。甲骨文是象牙塔里的,很少人读得懂,如何普及?甲骨文书法便是很好的途径。对本书今后的进一步完善杨升南先生也提出了真诚的建议。
曹定云先生表示,作为研究院顾问之一,为此次新书的出版感到高兴和惊讶,高兴是因为研究院新书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出乎意料,惊讶则是研究院做到了甲骨学者们没有做到的事,为甲骨文书法家树立了榜样。当前很多甲骨文书家“造”出的字,连甲骨学专家都不认识,其所创造出的“甲骨文字”比卜辞里的文字还要多。甲骨文字数量很有限,非常赞成研究院坚持的“不以甲骨文书写长文”的主张。曹先生说到一句经典的话:“最艰难的路,就是捷径。”研究院在甲骨文书法研究上走了一条艰难的路,最后成功也在于此。
吴向明先生在外地出差,为了此次发布会连夜乘火车赶回参会。会上谈到,甲骨文是我国文化自信之源,现今中国在国际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中经常以甲骨文书法作品作为“国礼”,这份“国礼”必须高质量,必须是正确而美观的文字,这是中国的形象。甲骨文研究本身是个坐冷板凳的事,京师大学堂甲骨文研究院所做的是“为己而利他”的事,这么好的团队,必须支持,要让我们的甲骨文走向国际。
欧德顺先生作为一位资深书画家表达了对甲骨文的深切情感,同时表示收到此书非常激动。甲骨文书法是件困难的事,当前甲骨文专家与书法家如何结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难题,甲骨文书法家对甲骨文字的了解不够深入,目前市场上可买到的很多甲骨文小字典错误很多,而新书将对甲骨文书家是很好的理论支撑和便捷的工具。作为书家,对此书编撰团队呕心沥血的奉献,表示诚挚的感谢。甲骨文要入课堂,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懂得一些甲骨文字,而且要从娃娃抓起,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本书的合作单位吉林市甲骨文学会会长赵洪喜也畅谈了合作中的收获,并表示愿意在未来继续合作,为甲骨文书法事业一道贡献力量。
研究院几位年轻的代表书法学硕士王长远,汉字书法学博士乔雁群,书法高级教师李争艳分别发言,谈到了多年来与研究院同仁共同坚持研究和学习甲骨文的种种心得,以及研究院公众号“京师甲骨园地”的建设情况。
现任院长李颖伯教授最后介绍了该书的成书过程。多年来,研究院的同志们在贾书晟和李颖伯两位老师的主持下,以每周定期上课、讨论的方式,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甲骨文书法研讨和实践。该套书是经过研究院同志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并于三年前开始组织撰写,其中重要章节是经过数次学术研讨,并做反复修改而成的,因此该书能够代表研究院的学术观点。李院长表示,希望此套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甲骨文书法研究方面贡献微薄之力,同时对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长久以来的关怀照顾、各位顾问专家无私的支持与指导以及莅临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并向本书的出版方文物出版社以及全国各地甲骨文研究机构的关心和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
会后,主编贾书晟教授为读者进行签售。
本书编者、研究院学员与参会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