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书法中的药与食

2018-03-20 09:16:53  来源:北京画院    参与评论()人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种理论叫“药食同源”,好比中国传统书画里所讲的“书画同源”。中国早期的绘画与文字雏形在原始社会时期区分得不太明显,而远古时期的药物和食物区分得也没那么明显,多种药物就是从食物中来,而已经入药的一些材料也经常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食物中。唐代《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所写“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就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比如山药、莲子、桑葚、杏仁、荷叶、莲藕、马齿苋等都属药食,所以中医里又有“食疗”和“药膳”的说法。

中华饮食和中国医药都是在世界文明中独具一格和声名远播的,同样具有几千年历史。古人在传统书法中特别是在尺牍法帖中经常有对于食和药的记录。因为这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晋)王羲之 平安三帖(何如贴及奉橘帖) 纸本墨笔  纵24.7厘米 横4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行草书方面以“二王”法书为代表,成为后世学书的楷模。

王羲之《奉橘帖》为平安三帖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奉橘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本,行书,2行12字:“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聊聊数字,是王羲之行书的主流风貌。点画的形态灵活多变,意趣丰富,且书风坦然清纯,字字挺立,体态舒朗,结体的纵横聚散恰到好处,其造型大多是圆润的椭圆形,有轻灵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橘,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

(东晋)王献之 送梨帖

王献之则有《送梨帖》收录于《宝晋斋法帖》中。文曰:“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送梨帖》首句“今送梨三百”刻帖为“今梨三百”,按字距实缺一字。根据宋代米芾《书史》记载“王献之《送梨帖》云:‘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所缺字为“送”字。此书虽不作连绵草,从全幅布局看,字忽大忽小,字距忽宽忽窄,寥寥11个字构成空灵的意境,颇耐人品味。

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同种类的梨,味道和质感都完全不同。在医疗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在民间,梨还有一种疗效,把梨去核,放入冰糖,蒸煮后食用止咳化痰。

王羲之有草书《择药帖》,又称《乡里人帖》。传世拓本三种,4行44字。《淳化阁帖》《二王帖》《宝晋斋帖》亦收刻。《大观帖》作4行,不同于他帖。文曰:“乡里人择药,有发梦而得此药者。足下岂识之不?乃云服之令人仙,不知谁能试者?形色故小异,莫可尝见者。谢二侯。”东晋贵族大多信道家之说,喜服长生之药。从帖中可知王羲之对成仙的药草也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但他还是持慎重的态度,不敢贸然试之。

(晋)王献之 地黄汤帖 纸本墨笔 纵25.3厘米 横24厘米 〔日〕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王献之《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地黄汤帖》《新妇帖》,乃大令草书名帖。现存墨迹本是唐人摹本,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淳化阁帖》卷第十收刻。经贾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1911年12月3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所有。文曰:“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可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关于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一载,具有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妇人气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已。及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

(唐)张旭 肚痛帖 纵41厘米 横34厘米

唐代出狂草大家张旭、怀素二人,在“二王”今草基础上有所发展。《肚痛帖》为宋嘉祐三年(1058)摹刻上石,传唐张旭书。全帖6行30字,似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

大黄汤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苦,寒。主下瘀血,下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2行14字,现为上海博物馆收藏。文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苦笋帖》曾刻入《大观帖》《三希堂续帖》《诒晋斋帖》等汇帖。此帖字虽不多,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项元汴跋《苦笋帖》云:“余仅得宋秘府所藏《苦笋》一帖,其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之外,畴昔谓之狂僧,甚不解。其藏正于奇、蕴真于草、含巧于朴、露筋于骨,观其以怀素称名,藏真为号,无不心会神解。若徒视形体,以点划求之,岂能窥其精妙,升堂入室?学者必以余言维则,庶乎得其门矣。此书世之希有者,可不宝之。”可见项氏珍爱之至。宋代黄庭坚的行楷书墨迹《苦笋赋》,有“余酷嗜苦笋”“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而不疾人”句。由于寺庙多藏于高山或密林中,僧人多修禅,主静,故有“寺必有茶,僧必善茗”的说法。怀素上人爱食苦笋饮佳茗,又爱食鱼肉,传世还有《食鱼肉帖》,可见其放浪形骸不为流俗所拘。

(五代)杨凝式 韭花帖 纸本墨笔 纵26厘米 横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热帖》草书8行,共32字。此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之一。此帖为信札,笔势飞动,浑然一体,凝重之中有潇洒气象,雄健纵逸,锋芒灼耀,极富大气。米芾赞:“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文曰:“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苦非□□□乳之供,酥似不如也。□□□□□□病笔书□□顿首”。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蜜水”表示问候。至于札中所载之“酥蜜水”为何等消暑佳品就不得而知了。

关键词:书法美食中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