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数据仅次于《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再次证明了它播一季火一季的“流行体质”。
当晚,“四朝元老”陈更迎战两期擂主孙晓婧,一个是北京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博士生,研究机器人;一个来自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日常“望星空”。从主持人到观众,形容这场决赛为“神仙打架”。乍一看,两位工科博士生的所学所专都与诗词相去甚远,但她们爱诗、读诗、用诗的模样,恰是诗词“活”在今天、“浸”入生活的上佳例证。
听听亚军孙晓婧的参赛感言,“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个中高远志、淡泊心,在今天快节奏、碎片化甚至有时充斥功利心的阅读语境里,尤显珍贵。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落幕,它之所以一季更比一季火,无非说透了一些本质——今天的我们该怎样正确地理解和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心不分文理,本质是体现人类文明的爱美向善之心
理工科学霸多了——这是观众对第四季最直观的印象之一。一个通常被认为文科生会更胜一筹的领域,却成了理工生的“神仙打架”。冠亚军之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导弹工艺员、核电站高级操作员、海洋采油工程师等,百人团里卧虎藏龙。
是理科生成绩更优秀、心理素质更强?这绝对是个误解。单以第四季节目为例,理工生冒尖的不少,拥有文史哲背景的同样可观,而源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不胜枚举,他们共同补充了诗词的“人际圈”。参赛选手最小的5岁,最大的71岁,遍布33个行业。他们中,有把业余时间都交付诗词的猪肉生鲜售货员,有在飞行途中传播诗词美的川航副机长,有平均每天爬56层楼用诗词自我鼓劲的自来水抄表员,加之第三季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当生动的人从一个个与诗词无关的行业走来,与其说这是理科生的主场,莫如看成,它是一幅当代中国爱诗人的小小群像图。
“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好。”新近播出的文创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每集开头都会和年轻人打招呼。从开咖啡店、卖彩妆,到搞综艺,故宫屡屡引爆话题,成为网红
故宫还能怎么玩?这两年文化综艺节目玩转故宫大IP,一系列节目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及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让高高在上的故宫接了不少地气。
豆瓣9.1分,每周二在腾讯视频更新的明星纪实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算是近期国产综艺里难得一见的“爆款”。虽然有明星的加持,但这档节目没有游戏类综艺的浮躁,也没有旅行类综艺的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