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奈《干草堆》下周在港展出 | 艺术家二三事
苏富比将于本年5月14日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上,隆重呈献一幅印象派经典代表——克劳德·莫奈的「干草堆」系列作品。此大师巨作将于4月26日至28日在香港进行预展,一众藏家勿失良机。
莫奈1890年的巨作《干草堆》,将领衔五月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 莫奈娴熟驾驭色彩、形态和光线,将画面聚焦在干草堆本身。这种表现方式令原本平凡朴素的农家草堆升华成印象派的象征图腾。「干草堆」系列只有八幅仍属私人收藏,本幅绝对是莫奈的卓越杰作,堪称艺术史上的经典。打开视频,欣赏作品中的华美流光。
在一八九〇年代初,莫奈创作了二十五幅作品。这幅《干草堆》绘于一八九〇年,二〇〇〇年以来只有四幅同系列作品曾登上拍卖场,本画是其中一幅;而同系列作品目前仅有八幅属私人收藏,此画是其中之一。目前,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收藏的「干草堆」系列作品共十七幅,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奥塞博物馆,而芝加哥美术馆更收藏了六幅。此外,今次上拍的《干草堆》来源显赫,最初的收藏家在一八九〇年代直接购自莫奈的经纪人,他们是芝加哥富豪、社交名人波特·帕尔莫伉俪(Mr. and Mrs. Potter Palmer);二人热衷收藏印象派作品。 现藏家在一九八六年一场拍卖会购得此画后,一直收藏至今。本画将于今年五月上拍,估价逾5,500 万美元。
这幅《干草堆》绘于莫奈创作力丰沛澎湃之时,是意义非凡的印象派作品。
本作作于一八九〇年,由艺术家本人在一八九一年签名并纪年,1890年代初期由波特·帕尔莫(Potter Palmer)伉俪直接从莫奈的经纪人保罗·杜杭·胡埃(Paul Durand-Ruel)手上购得。著名商人波特·帕尔莫之妻、芝加哥名媛贝莎·帕尔莫(Bertha Palmer)收藏的印象派作品精彩非凡,当中不少成为芝加哥美术馆知名印象派馆藏的基石。帕尔马的大部分藏画于1891至1892年搜集而得,期间她四出旅行,协助筹备哥伦布纪念博览会,并出任博览会女性理事会主席,为女性平权积极发声。
一八八九年,帕尔莫伉俪经策展人莎拉·泰森·哈洛威尔介绍下结识杜杭·胡埃,后来又认识到艺术家玛丽·卡萨特。在其一生中,帕尔莫太太估计收藏近九十幅莫奈作品,并在家中建立藏画室,墙身铺上红色丝绒,展示其珍藏的浪漫主义、巴比松画派及印象派作品。她收藏了六幅莫奈的干草堆画作,均在一九八一年巴黎杜杭·胡埃画廊为艺术家举办展览后购入。尽管帕尔莫伉俪在购藏作品不久后便售出多幅作品,但本作却一直存于帕尔莫太太的个人珍藏,直到她于一九一八年五月与世长辞,此后作品由家族后人收藏。
克劳德·莫奈《干草堆》
估价:逾5,500 万美元
于一八八四年,莫奈开始创作一系列普遍称为《干草堆》的画作,画中描绘与辽阔景致融为一体的干草堆。然而,以干草堆为题的重要绘画系列,要到一八八九至九一年间才完成,画中以瞬息万变的光影效果为重心。在这些年间,莫奈为描摹干草堆而费尽心思,但实际上这些草堆是由小麦和谷物堆迭而成,却被大众误解成干草。
画中的干草堆有别于同系列的其他构图,以倾斜洒落的光线勾勒形态。这些干草堆体积庞大,结构厚实,隐喻诺曼第地区的繁盛丰饶,它们在阳光下泛起金光,熠熠生辉,使整个画面洋溢大自然的恬静气氛、活力及和谐感。莫奈选择庞然巨大的干草堆作为主题,藉以沿袭源远流长的绘画传统,如让·弗朗索瓦·米勒与巴比松画派笔下所画的法国乡村及当地的郁葱景色。然而,莫奈为这一传统注入新意,创造独特效果。其《干草堆》系列不具轶事细节:没有劳动的人,没有在田野上行走的人,也没有在天空中飞翔的鸟。艺术家简化构图,仅着眼于干草堆本身、干草堆的光影变化、天空以及地平线。《干草堆》的画面和煦壮丽,令平平无奇的干草堆成为印象派的艺术象征,并彰显形态与光影的重要性,无疑是莫奈笔下的非凡杰作,亦是艺术史上最耐人细味的画作之一。
关于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的二三事
莫奈等艺术家对法兰西艺术院及沙龙制度大感失望,因而创立印象派。
1862年,莫奈加入瑞士画家夏尔・格莱尔的画室,与志同道合的艺术家皮耶・奥古斯特・雷诺瓦、弗雷德里克・巴齐耶和阿尔弗雷德・希斯里一起共事,并开始琢磨其视觉艺术语汇和技巧。莫奈与其他艺术家(包括雷诺瓦、马奈、德加、塞尚和毕沙罗)被思想守旧的巴黎沙龙屡次拒绝之后,于1874年成立「无名氏画家、雕塑家及雕刻家协会」(Anonymous Society of Painters, Sculptors, and Engravers),并举办了一场独立展览,被后世称为「第一届印象派展览」。
克劳德・莫奈,《总督宫》,1908年作,2019年2月以2,753万英镑在伦敦苏富比售出。
印象派取名于莫奈作品《印象,日出》。
此画于1874年展览上展出,描绘勒阿弗尔港烟雾朦胧的景色。艺评家路易・乐华贬斥此画「流于印象」,并评论道:「初成形的墙纸比起这幅海景更下工夫!」尽管如此,这个名称很快就被崭露头角的印象派画家欣然采纳。
莫奈《印象,日出》,1872年作,法国巴黎玛摩丹莫奈美术馆收藏。图片提供: WWW.BRIDGEMANIMAGES.COM
成为画家之前,他是受人欢迎的讽刺漫画家。
15岁的莫奈早已凭描绘勒阿弗尔人的炭笔漫画成名。这些作品以每幅10至20法郎的价格出售,并署名「O. Monet」(奥斯卡是他的名字;克劳德是中间名)。
他曾入伍参军,在阿尔及利亚服役一年。
1861年,20岁的莫奈被召入非洲轻骑兵第一团。尽管其父有能力支付2,500法郎让莫奈免服兵役,但因为莫奈拒绝放弃绘画,他便拒绝付钱。莫奈在阿尔及耳服役一年,直到他感染伤寒;随后其姨母从中助他从军队退伍,条件是他要完成一个正规的艺术课程。虽然莫奈在阿尔及利亚创作的作品无一幸存,但他后来忆述:「那里的光与色彩在我心中留下印象......成为我往后创作的根源。」
克劳德・莫奈,《莫奈夫人妆成日本女子》,1876年作,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日本艺术是莫奈的灵感泉源。
莫奈一生精心收藏日本浮世绘木版画,当中不少珍藏现于吉维尼故居展出。虽然在早期作品中,如《日本女子(身穿和服的卡蜜儿・莫奈)》(1876年作),他对日本文化的迷恋较为流于表面,但他后来融入日本浮世绘的意境,变得更有深度。莫奈亲自设计的日本桥和睡莲池成为他晚年的主要创作题材。
亦师亦友的欧仁・布丹让他认识到「外光绘画」。
1856年,少年莫奈在诺曼第海滩上结识了布丹。二人成为师生,布丹教导莫奈户外写生的技巧,并培养他欣赏自然物象中的光影变化。不拘一格的「外光绘画」成为印象派的标志风格;莫奈后来表示:「若我成为了画家,这完全归功于欧仁・布丹。」
莫奈醉心于空气对光与色彩的变化影响,透过在不同环境下观察同一主题,创作出多幅作品。
莫奈创作了不少探究时间、季节和天气变化的作品系列。其中包括1890至1891年作的《干草堆》系列,1892至1894年著名的《鲁昂大教堂》画作系列,以及莫奈作于晚年的250多幅《睡莲》。他的油画系列构图严谨,与早期的即兴创作大相径庭。莫奈以系列形式展示主题的手法创新独到,普普艺术和极简主义皆受其影响。
克劳德・莫奈,《康塔里尼宫》,1908年作,2013年6月售于伦敦蘇富比,成交价1,970万英镑
1868年莫奈跳下塞纳河寻死。
在长子出生不久后,莫奈一家的生活捉襟见肘;其父反对他的婚姻和事业,断绝其财政来源。莫奈无力供养家人,并对法国艺术体制感到心灰意冷,因而从桥上跳进塞纳河寻死。虽然他最终幸存,后来亦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共同创立印象派,但其一生不断受抑郁症所困扰。
普法战争期间,他与家人逃离法国。
1870年,莫奈一家逃到伦敦避难。在此期间,他钻研英国风景画家康斯特勃与泰纳的作品,并结识了他的第一位艺术经纪人保罗・杜杭・胡埃。1871年,他们一家离开伦敦,前往荷兰城市赞丹。他在当地创作了25幅画,并据说曾被警方审查是否涉及「革命活动」。同年稍后他返回法国,定居于阿让特伊。
莫奈晚年之作《从玫瑰园望向艺术家的家园》,1922–24年作。可见他的用色倾向紫、红、橙的色调。法国巴黎玛摩丹莫奈美术馆收藏。图片来源: BRIDGEMAN IMAGES
晚年的莫奈患上白内障,因此这一时期的画作泛呈红色。
1912年,72岁的莫奈被诊断出双眼患白内障,一直忍受到1923年才接受手术。核性白内障会吸光和淡化色彩,眼中世界呈偏红黄色。由于视觉上的变化,这时莫奈笔下的睡莲垂柳亦显得更加抽象,其经典用色由蓝绿色调变为淡黄色、粉红色及红色。莫奈忧虑丧失视力对其创作的影响,但如今这一时期的画作被视为印象派与现代抽象艺术之间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