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蒙克《呐喊》背后10个鲜为人知的故事(3)

2019-04-19 10:45:40    大英博物馆  参与评论()人

蒙克作品失而复得之后,博物馆对它们进行了精心的检查与修复,但这一举措却未必会得到艺术家本人的赞赏。蒙克认为作品上留下的任何痕迹都应该被看作其艺术生命的一部分。他希望观赏者通过这些痕迹看到他的作品是如何随着岁月而改变,即使是损毁也是其自然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甚至把自己的作品未加保护地放置在户外和自己的工作室,并声称 “顺其自然对艺术品是有益的”。

5. 《吶喊》之前的《绝望》

蒙克《呐喊》背后10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爱德华·蒙克,《绝望》,速写,作于1892年。

蒙克于1892年创作了《绝望》(Despair),画面结构与之后的《呐喊》非常相似,展现了那一声“撕破大自然的呐喊”传来前蒙克孤独的心理状态。蒙克曾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段经历:“我停了下来,感觉精疲力竭,靠在栏杆上……我的朋友继续前行,而我则站在那里焦虑的发抖”。蒙克的很多作品都反应了这段经历,其中《呐喊》最广为人知,并收录在蒙克的《生命的饰带》(The Frieze of Life)系列中,在1893年首次展出。

6. 《呐喊》中的人物并不是在呐喊

蒙克《呐喊》背后10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895年版画《呐喊》上的德文题字。

作品中在呐喊的并不是人物本身,而是周围的世界。蒙克在1895年版《呐喊》的底部印刷了一行德文:“我感到一声剧烈的呐喊穿破自然”。其实这幅作品原本的名字为《自然的呐喊》。

7. 这不是特定时空的某一声呐喊

蒙克《呐喊》背后10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爱德华·蒙克, 《呐喊》(局部),石版印刷,创作于1895年,私人收藏,挪威。

关键词: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