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中华艺术 > 正文

书法家张国英的笔墨情怀(2)

2019-03-07 16:45:07  中国艺术收藏网    参与评论()人

一、书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谈起书法研习历程,严父是其最深的记忆。张国英生于书法世家,兄妹7人,其父张立朝见张国英从小聪慧过人,便令其自7岁开始练习书法,一天一篇大仿,那时候张父很严格,若是没完成大仿任务,即使晚上睡下了,也要将其从被窝中拉起继续完成。一本《玄秘塔》、一本《麻姑仙坛记》,他整整临了10年,在严父的苛求下,他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培植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到上初中时,他对书法已十分的着迷,每天不写就难以入睡,此后,他又上追秦、汉、魏、晋时期的多种碑贴,法古鉴今,以学古而自出新意的灵智进入真、草、隶、篆各个领域,竟然均达到了挥运自如的境界。

书法家张国英的笔墨情怀

草书对联《燕舞莺歌花绽蕾,风催雨润柳抽条》

对于书艺的认识水平往往决定了书者的能力水平。他认为,书法是抽象的艺术,不同于绘画的具象艺术,比较枯燥、寂寞,要先培养兴趣,然后自己一点一点钻研。书法还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是基础,哲学是方法,美学是标准。首先要把书法的脉络整理清楚,只有对书法史精准了解,才能理解书法中的高深奥妙。其次,书法艺术为什么能出味出品,是与书者个人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的,书法是从书者心中流露出来的,与其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所以说书法千人千面,每个人的经历跟审美观不一样,呈现出书法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书法家张国英的笔墨情怀

隶书横幅《张志和渔歌子》

写书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书法技法掌握往往很简单,多练习就会对技法的运用自如,但是要想写出书者所想表达的作品却是很难,这就跟他的阅历、审美观、环境等因素有关了。他举例道,像苏东坡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用楷书、隶书很难写出这首词的气势来,只有草书才能表现出那种磅礴的气势,因为书体跟辞赋是相得宜彰的。所以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得先把内容把握住,内容决定形式,只有把内容拿捏准确,才能赋予内容一个更为深刻的表现形式,这也是张国英通过多年创作培养的一种创作态度。

书法家张国英的笔墨情怀

楷书中堂《李白诗送友人入蜀》

关键词: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