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这十年,在拼搏中点亮璀璨舞台

原标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走过这十年,传统戏曲在拼搏创新中点亮璀璨舞台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这十年,在拼搏中点亮璀璨舞台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这十年,在拼搏中点亮璀璨舞台

2022年对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来说,仅在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专业剧场,中心旗下各院团的演出场次就将超过450场。上海越剧院开启的2021-2022越剧《红楼梦》驻演首轮演出季,至2022年2月底,将有20场。

时间退回到十年前,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是一个戏曲发展遭遇瓶颈举步维艰的时代,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四家院团全年演出所有场次加在一起不到800场;放眼全国,大约有六七十个剧种只剩下了一个剧团,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团”。在寻找出路的迫切中,一些院团陷入了对大制作和声光电的迷信,戏曲舞台上乱象频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戏曲中心”)成立,如今整整十年。“应该说,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政策环境不断向好的十年,但也恰恰是戏曲发展最需要科学探索的十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戏曲评论家崔伟这样对记者表示。十年间,以尊重戏曲艺术规律为前提,戏曲中心积极营造戏曲生态,在守正创新中出作品、树品牌、推人才、拓市场,为戏曲“趟”出了一条通向更好未来的有效路径。

用创作回应党和人民的需求,打造时代需要、百姓爱看的作品

这个“更好的未来”,需要一大批时代需要、百姓爱看的作品。过去十年,戏曲中心正是在优秀作品的打造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旗下各院团各剧种均在传统优势和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生面别开,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戏剧奖”、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的原创剧目达十余部。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注意到一个现象:十年来,在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戏曲中心都以创作来回应党和人民的需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和全面小康的庆典时刻,先后创作了京剧《换人间》《红色特工》《浴火黎明》、昆剧《自有后来人》、越剧《山海情深》、沪剧《敦煌女儿》《陈毅在上海》、淮剧《浦东人家》《闯上海》《寒梅》、评弹《战·无硝烟》等一系列作品;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刻,戏曲中心又广泛动员和集聚力量,创作了京剧《心的力量》、昆剧《济世行》、越剧《从我做起》、沪剧《阿拉上海人》、淮剧《在这个春天》、评弹《秀发》等,真正践行了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有新创剧目,也有经典传承。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中心旗下的六大院团,都积累了一大批传统保留剧目,凝结了各个剧种的艺术精华,经典作品的当代呈现,同样是“创作”的应有之义。十年来,戏曲中心不仅将其中的很多剧目进行复排,而且以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激活了经典在当代的生命力。比如2016年,在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上海昆剧团首次将《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让东西方两大剧作家实现了隔空对话;又比如将经典昆剧《景阳钟》和越剧《西厢记》拍成3D电影,打开了戏曲欣赏和传播的新维度。

昨天今天明天的“台柱”接力,盘活老中青三代人才队伍

这个“更好的未来”,需要一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台柱”接力而成的人才队伍。上海戏曲界从来人才济济,过去十年,戏曲中心共有5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人39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曲艺“牡丹奖”,40人43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个人单项奖等,形成了戏曲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基座。在此基础上,过去十年,戏曲中心着力推动青年人才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2015年,在上海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的背景下,上海昆剧团推行“学馆制”培养计划,由上昆最宝贵的资源“昆大班”老艺术家亲自带徒,言传身教“开小灶”,帮助彼时刚进团的90后青年演员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演员的过渡。事实上,后来《临川四梦》能够“梦想成真”,正是凭借着“学馆制”盘活的老中青三代演员队伍。

2019年,上音歌剧院与上海长江剧场在同一晚上演了两台年轻人的复排作品:“昆四班”胡维露、罗晨雪挑梁的《玉簪记》和青年越剧演员杨婷娜和李旭丹的彩唱《春香传》;2020年,上海沪剧院以90后演员洪豆豆为主角,打造新版沪剧《江姐》;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则将各自经典《杨门女将》《王孝和》等剧目传到了青年演员手中。通过经典复排,一批青年戏曲演员从练功房走到了聚光灯下,经典复排成为人才成长的“加速器”。

2020年8月,连续四晚的“戏·聚经典”在上海大剧院上演,集中呈现京、昆、越、沪、淮和评弹六大院团夏季集训的成果。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告诉记者,最早开展夏季集训的是上海昆剧团和上海京剧院,戏曲中心成立之后,将这一做法推广到各院团,在关了空调的练功房里挥汗如雨,便成为各院团每年盛夏一景。练什么?首先自然是练功:昆剧团与京剧院联动训练,打破文武行壁垒,提高乐队舞美专业技能;沪剧院指导青年演员发声方法,结合沪剧唱腔特有的咬字韵味调整气息;越剧院开出了包括古装与现代、经典剧目与新编戏的折子戏教学戏单,并通过“分组PK制”提高演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是练精气神,因为戏曲就是一门要吃苦的艺术,想成角儿就更是要吃苦。

启幕亮灯之时,戏曲的观众不在别处,就在广大人民当中

这个“更好的未来”,归根到底,需要一大批愿意走进剧场看戏的观众。打磨一流的剧目,培养一流的人才,最终都是为了在舞台启幕亮灯的那一刻,看到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了戏曲的剧场。

2015年,戏曲中心与文汇报联合举办小剧场戏曲节,行至2021年,已升级为唯一一个小剧场戏曲国家平台“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七年间,这一平台共收到涵盖60个剧种的327部申报剧目,最终有近70部献演,第七届申报数量更是达近百部,较前一年上涨了四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码头”。不过,坐在剧场里,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评论家荣广润更深的感触在于:青年观众的比例远远高于中老年观众,很多人甚至事先做了功课。在他看来,这正是小剧场探索更深层的意义所在:不管是以当代思想重新解读戏曲传统文本,还是用戏曲形式重新演绎中西方文学家经典著作,又或者是完完全全的新创作品,都是通过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的践行,使戏曲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面向未来,从而促使更多年轻人去重新认识和接近传统。

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演出。“戏曲的观众不在别处,就在广大人民当中。”谷好好说。十年里,戏曲中心集结六大院团开疆拓土,通过“东方之韵”等已经成为品牌的平台,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通过各院团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受到了大美戏曲的独特魅力。2017年,戏曲中心旗下院团获得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的艺术家们辗转5000公里,深入宁陕蒙三地,把戏送到剧场里、草原上、篝火旁,观众中就有“草原额吉”都贵玛。

(责任编辑:陈泉)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