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间,传统艺术戏曲的传播载体不断拓展、演变。戏台、唱片、电视荧屏、电影银幕、网络平台……丰富生动的媒介形式,令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与年轻观众越走越近。如今,“短视频中的戏曲”“直播间的戏曲”更成为热门,戏曲演唱、妆发扮相、历史文化等在不少直播间中都深受网友欢迎。尤其疫情期间演出按下暂停键时,众多戏曲演员通过直播间找到了演出的新舞台。
直播间助力古老戏曲走向更广阔视野
很多人知道河南有豫剧,却不知道河南有宛梆。其实,宛梆与豫剧一样,都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宛梆有约400年历史,主弦为秦腔早期大弦,唱腔为板腔体,配上月琴、三弦、坠胡、大锣、单皮鼓,舞台效果粗犷豪迈、激越奔放。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等发生变化,宛梆的传播与传承逐渐陷入困境,到上世纪90年代,全国只剩下内乡县宛梆剧团这一家专业剧团还在苦苦支撑,因为“待遇低”“看不到前途”,很多演员都选择外出打工,到1996年,剧团里演员加演奏员总共就有十来人。2012年,原内乡县宛梆剧团整体划转为“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成为目前国内仅存的宛梆剧种专业展演和研究、交流单位。
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武新建一直注重宛梆的传播与推广,正当他率领团队计划将宛梆推向全国演出市场时,疫情发生了。之前拓展市场的种种努力被迫暂停,演出只能搁置,剧团也受到严重冲击。“今年除了排戏,几乎没有演出。”武新建说,剧团有六七十位员工,每个月仅基本工资加社保支出就得近30万元,虽然国有院团有政府补贴,但他仍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2020年5月,武新建开始尝试抖音直播。因为没有游客,他索性将宛梆戏曲博物馆里平时接待来宾的展厅改成直播间,开始是每周六直播两小时,到6月变成每周两次。“头戴着美翠凤凤展翅,身穿八宝龙凤衣,我的父本是唐天子,俺乃是金枝玉叶驸马妻……”直播中,身穿粉色戏服的女旦款款走向舞台,水袖舞动,乐曲悠扬,唱词、身段、神韵都与在中央电视台表演《打金枝》时并无二致。
值得一提的是,宛梆直播不是竖屏,而是横屏。横屏不符合抖音用户的观看习惯,也不利于观众打赏、评论,武新建深知这一点,刚开始直播时,他的确纠结了几个月。“横屏,观众不方便,损失流量;竖屏,观众看不到完整的画面,会降低艺术品质……”两相比较,武新建最终还是决定优先保证宛梆的舞台魅力。
没想到,在抖音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宛梆。武新建的账号目前有一万多人关注,在内乡,他时常被粉丝认出来,在线上,他也时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与私信。有时因特殊情况直播取消,还会有不少粉丝发来私信说“每天都在等”。
慢慢地,每周三、周六的直播已成为对粉丝的一种承诺。武新建常说,直播甚至比面对面演出更重要,因为“别看现在同时在线人数只有三四十,但他们可能来自河北、北京等全国各地,哪怕每人只听十分钟,整场下来也有两千多人进入直播间”。
更为重要的是,武新建看到了直播为戏曲艺术带来的传承价值。直播间不仅成了展示宛梆的窗口,对于部分粉丝来说,也成为学习宛梆的一个途径。评论和私信里,不少家长向武新建咨询是否可以将孩子送去学戏,一个五年级的当地小戏迷每周六晚上看直播,后来索性跑到录制的大厅看现场,有几次直播结束,他还问武新建:“我能不能上去唱一段?”
这些都让武新建感到欣慰:“直播平台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不仅培养了宛梆的新观众,也培养了宛梆的接班人,这就是真正的传承。”
戏曲融入百姓生活,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一直以来,传统戏曲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三多三少”上:老年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农村演出多,城市演出少;包场看演出的多,买票看演出的少。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为戏曲的传播和市场化搭建了新舞台,开辟了新路径。
2014年便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传播戏曲的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认为,如今,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年轻观众能够与传统戏曲从业人员“亲密接触”,直观感受传统艺术魅力,了解戏曲价值以及戏曲人台前幕后的故事,由此对戏曲认知更丰富、认同更强烈。
不少戏曲工作者不仅借助直播演绎作品,也致力于普及戏曲艺术知识,或者开展连线教学,注重直播的专业性。独弦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赵霞经常在抖音直播间里不厌其烦地解答粉丝的问题。独弦琴琴体独特,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赵霞每次直播都要详细介绍一遍:“和普通的琴不一样,独弦琴只有一根弦、一根摇杆,却能演奏出6个音区、3个八度。”
赵霞最初在抖音的直播仅有零星互动,后来,她开始尝试把一些流行歌曲改编成适合独弦琴演奏的曲调,重新定调和编排指法,让这一古老技艺重新获得生命力。“独弦琴演奏的曲子都是非常抒情的慢节奏,我想试试它能不能演奏出欢快、诙谐的音乐。”赵霞说。在抖音直播的第二年,她发布了用独弦琴弹奏的《猪八戒背媳妇》:飘逸雅致的古琴与一袭黄衣飘飘的女子出现在镜头前,左手一扬,却是一首熟悉的诙谐曲调。录好视频一发,就上热门了。当天的直播间里,上千名观众涌了进来。而观众的留言,也从最开始“第一次见一根弦的乐器,这就是传说中的‘一根筋’吗”等猎奇的评论,渐渐变成了欣赏与共鸣。
两年来,数以万计的观众通过赵霞的直播间第一次认识了这个“新奇”的乐器。从京族音乐曲目《过桥风吹》到精心改编的怀旧金曲《枉凝眉》,再到《猪八戒背媳妇》,赵霞始终在尝试用独弦琴演绎不同风格的音乐。她的目标很明确:想让京族的独弦琴更加有名,学琴的人多了,就是传承。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传统戏曲正在迎来“第二春”。这一现象引发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业界看来,任何一种艺术想要发展,都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社会,直播只是其中一个手段而已。从露天演出到勾栏瓦舍,再到现代化剧场,戏曲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如今,戏曲能通过直播收获更多受众,展现戏曲之美、之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与以往线下演出年长观众居多不同,直播间里,粉丝群体绝大多数是年轻人,这一方面拉近了戏曲与年轻人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戏剧创新和传播提供新的方式。在今天的“后戏台”时代,聚焦戏曲表演的特点,结合碎片化传播以及直播进行内容创新,有助于扩大潜在受众群,呼唤年轻一代的中华传统文化自觉意识。
直播打赏实现价值共创,助力非遗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协同与大众的广泛参与。在数字化时代,应当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化途径凝聚人气,更好地保护与创造性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曲作为非遗门类之一,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12月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联合抖音发布的《活态传承——直播打赏与非遗传播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指出,非遗从业者通过直播间、短视频进行文化展演,拓宽创收渠道,获得观众认同;大众借打赏进行文化消费,助力非遗实现活态传承。
《报告》分析认为,以往非遗传承以博物馆式的记录留存为主,脱离大众生产生活。直播、短视频中,年轻群体用点赞、打赏、消费等方式表达对非遗的欣赏,非遗从业者获得经济和物质的双重认同,激发创作热情,坚定传承信心。大众用经济活力促发传播生机,直播打赏成为非遗传承的“点金石”,加速非遗传播从静态通往活态、从守旧走向出新。
活态传承侧重“活水养鱼”。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认为,传统媒介时代,非遗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用户参与、互动、消费的热情,观看电视、浏览报纸的受众即便想助力非遗传播、实现价值共创,也面临没有门路的窘境,大众参与的活态传承无从谈起。非遗传播活力受限,传承人容易获取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较难实现个人经济价值。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覆盖率99.74%,相关视频点赞超94亿。过去一年,抖音非遗项目直播场次同比增长642%,平均每天直播1617场,获得打赏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427%,打赏总金额同比增长533%;其中,获得收入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34%,非遗好物销量同比增长668%。
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短视频和直播可以让戏曲内容精准触达戏迷群体,快速寻找分众市场,通过直播打赏,提升戏曲演员的多元化收入,提高传统戏曲从业者的积极性,解决就业问题。对于戏曲爱好者来说,也可以用直播打赏收入反哺戏曲爱好,扩大戏曲文化传播人群,增加大众参与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曾多次肯定直播以及打赏给戏曲文化传承传播带来的积极作用:“如今,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进行知识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已成规模,且颇具潜力。更重要的是,适当的打赏可以鼓励更多的戏曲演员通过直播传播传统文化。直播打赏所得收益,对戏曲演员来说也是一种认可,能够激励他们把更好的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带动更多戏曲演员及艺术家参与,给戏曲文化提供更广、更深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