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12月4日,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在浙江乌镇举办。承继第八届之“茂”,第九届乌镇戏剧节以“丰”为主题。按照以往的规制,划分为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和小镇对话四个单元,而“特邀剧目”单元依旧是每年的重中之重,今年的乌镇一共启用9个剧场,邀请了或首演或重温的22出大戏,奉献出共计63场演出。
九届乌镇戏剧节现场。资料图片
戏剧融入城镇蓬勃生长
戏剧节期间,一场大雪在乌镇翩然洒落。背着帆布袋的文艺青年们从桥头匆匆走过,摇橹的乌篷船自桥下划过一丝涟漪,街头定胜糕、东坡肉粽的热腾腾香气在雨雪中弥散,作为创作者、评论者或者观众的人们一起谈论着戏剧与人生的多重可能性,而在那些或现代或古老的剧院里,一出出离合悲欢依旧在不停歇地上演。
人们又一次因为戏剧相遇或重逢。今年的乌镇戏剧节人流依然不少,剧院席位满满当当,街头与水边敷上粉墨浓妆,引吭高歌进行表演的演员热情地与游客互动,将气氛引向狂欢的高潮。在这里,你很难界定表演者、观众和游客的身份,或者说,他们在不同场合或时间内也在转换着不同身份。而各种即时上传的短视频及自媒体也在模糊着媒介与受众间泾渭分明的身份,在乌镇,我们可以看到戏剧艺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蓬勃地生长。
在乌镇,“戏剧”已经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发生的“相遇”,比如,一场大雪的盛景让嘉年华巡游的演员和赶往剧院的观众都停下了脚步。青砖黛瓦,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幕画面和舞台上演的剧目一样,一起成了多少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回忆。
戏剧是严肃的,但也是常态生活化的。在大城市的现代化剧院里,人们穿戴整齐、正襟危坐,欣赏完演出后各自散去。而在乌镇,素不相识的人们也可以因为一场戏或一场对话而相识,在活动结束后继续相约深夜食堂和酒吧,探讨戏剧艺术。
九届乌镇戏剧节现场。资料图片
将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戏剧融入城镇,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这始终是乌镇戏剧节希望做到的事情。
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永恒主题
由于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乌镇戏剧节在2020年暂停一年后,这两年并未能邀请国外院团参与演出,但在戏剧节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看来,这并非憾事一桩,而是增添了一些供华语戏剧创作者,尤其是年轻戏剧人“审视自我的机会”,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审阅自身与国际剧坛的差异。
与此同时,无国外剧目上演并非意味着乌镇放弃与世界进行沟通联系。在今年的戏剧节上,组委会继续沿用环湖剧场放映7部高清戏剧电影,它们分别由来自波兰戏剧大师康铎回顾展、柏林戏剧节和契诃夫戏剧节等国际戏剧节的获奖剧目作品组成。
在今年的乌镇戏剧节上,“独角戏”单元也备受瞩目。《狐狸天使》《小珂》《雅各比和雷弹头》《幸运观众》……戏剧创作者们将过着不同生活的人们的故事,在舞台上构建出了一个个精彩世界,年轻戏剧人们挖掘着艺术的多重方面,真挚又诚恳;中国的戏剧人与外国戏剧人,用线上排练的方式,横跨海内外的遥远距离,完成在戏剧中的复杂情感书写以及个人肢体意识的释放。
九届乌镇戏剧节现场。资料图片
在后疫情时代,乌镇戏剧节所要面临的新常态是什么?“乌镇戏剧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要办百年的乌镇戏剧节,无论疫情是否存在,内容和形式的迭代才是永恒的主题。”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之一陈向宏如是说。
为戏剧人构筑实现梦想的空间
浓重的文学色彩点染着2022年岁末的乌镇。契诃夫《樱桃园》的最新改编版本、由作家毕飞宇的小说《青衣》改编的同名话剧、由中国古典传奇剧本《桃花扇》改编的同名话剧《桃花扇》、以中国话剧开拓者李叔同名字命名的话剧《李叔同》……都在这里上演,进行着一场场文学与戏剧“互掰手腕”角力的好戏。乌镇大剧院里,人们再次走进“樱桃园”的文学世界;而在回廊掩映、花木扶疏的中国古典木质建筑国乐戏院和秀水廊剧院里,戏剧作品《李叔同》和《桃花扇》也让观众在历史深处,遥望着那些悲欣交集的故人身影,吟唱一曲“天涯零落、知己不再”的送别挽歌。
走出剧院,走在乌镇细雨蒙蒙的夜里,印着安东·契诃夫、孔尚任抑或弘一法师等文学、戏剧大家简介的旗子在道路两边遥遥招展,湿润流光的青石板路倒映着照片里他们模糊的面容,那些或悲悯或睿智的眼神依然在打量着今天的我们,行色匆匆,目光交汇之处,一种幽微又复杂的情愫油然而生,那是一种独属于历史、文学与戏剧交织而成的别样风景。
某场戏的开场前,观众在剧场坐定后,戴着眼镜和口罩的演员黄磊从观众席中冒了出来,“今天,我是这个剧场的管理员。”他温声叮嘱大家,记得“关闭手机或相机”“安静观演,给舞台上的表演者提供一个良好环境”。而在戏剧节的最后一部剧、话剧九人的《双枰记》演出结束之后,剧团方邀请所有观众一起建立聊天群,将主题歌曲、剧照,以及剧中历史人物原型的介绍一起发布在群中,引领观众继续浸入。而台上的舞台布景之上,则打出了“献给故人”的字样,那一刻,台上台下皆是“故人”,共同完成了一场温暖的仪式。
九届乌镇戏剧节现场。资料图片
在戏剧节上,不论是呼朋引伴享受相聚的快感还是独自一人思索遐想,体味戏剧深邃,这都是随时可以实现的事情。乌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构筑梦想、实现梦想的空间,在这里,不仅可以写自己的诗,同时也可以领略别人的梦想。
诗人木心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今年戏剧节期间,乌镇也应景地发起了以这句诗为主题的话题,于是人们来到了乌镇,看戏,看雪。在疫情中艰难筹备并最终圆满落幕的乌镇戏剧节,正彰显着戏剧人永不停歇,用戏剧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用艺术奉献观众的初心。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